南方网 > 正文

清新区安庆村的“逆袭”,“乡村旅游+”助村民脱贫


“乡村旅游有盼头,村民有钱挣了”,曾经一穷二白的清新区三坑镇安庆村,近两年变了模样。村民集体经营“体验式”农家乐,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使该村走上振兴之路,知名度日益提升。 

近日,到安庆村调研考察的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汪一洋,副厅长曾晓峰,清远市副秘书长胡兴桂、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许广勇等人,看到该村的新气象给予了肯定。 

2016年,安庆村成功创建清远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村容村貌不断改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安庆村陆续展开村道硬底化、公路亮化、污水处理系统、鱼塘改造等工程,如今村貌焕然一新。 

该村的旅游建设如旅游厕所、民宿等,以及基础设施、农产品销售、电子商务服务等受到汪一洋等人的关注。汪一洋表示,安庆村的旅游园区整体要深入挖掘知青文化和乡村特色文化,不断提升文化的魅力和旅游吸引力,民宿建设要注重安全、卫生、便捷三个关键点。 

他还说,三坑镇拥有丰富的温泉资源,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历史遗迹遗产较多,希望清远市文旅部门能引导三坑镇进一步发挥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旅游业,让旅游业成为乡村振兴的主要产业之一,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原来,自2016年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后,安庆村成为“省定贫困村”,对口帮扶单位就是省文化和旅游厅。在省文化和旅游厅帮扶下,安庆村摒弃政府“大包大揽”的扶贫模式,村民自己动手建设美丽家园,发展乡村旅游经济。 

扶贫工作怎么搞? 

驻村扶贫队“有思路” 

2018年7月,省文化和旅游厅驻安庆村扶贫工作队与三坑镇政府工作人员,对安庆村进行了一番“摸底”调研,三坑镇地处珠三角地区向粤北山区过渡地带,为清远、肇庆、佛山三市交汇点,距清远市中心约30公里,距武广高铁清远站约40公里,距广州市白云机场约90公里,处于广州市私家车1.5小时车程范围内。 

三坑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让安庆村发展乡村旅游业成为最佳选择。三坑镇党委委员邓星华介绍,把发展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工作结合起来,是一个有效可行的脱贫模式,让安庆村的村民实现脱贫,需要在村里打造有“造血”功能的扶贫项目。 

邓星华表示,安庆村的脱贫“模式”,可以概括为“政府引导、帮扶单位参与、社会资本主导。”“政府引导”,即由当地政府积极开展政策宣传,鼓励和发动村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和土地整合。 

“帮扶单位参与”,即由帮扶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的驻村扶贫工作队伍,整合扶贫资金,成立专业合作社,并利用省文化和旅游厅现有的志愿,聘请旅游专业设计团队为安庆村设计乡村旅游项目。 

“社会资本主导”,即引进社会资本,吸引农家乐、酒店等企业实体到安庆村投资发展饮食、休闲、服务业。 

当前,安庆村有劳动力的18户贫困户64人,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规划和努力下,安庆村灵洲(精准扶贫)专业合作社2016年成立,合作社成资金由帮扶单位出,每年的利润收益20%归合作社,余下的收益大部分部归贫困户分红,小部分用于资助贫困户购买医保社保即适龄儿童读书就学等。 

乡村旅游怎么搞? 

安庆村民“有一手” 

与其他乡村旅游比较,安庆村“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主导乡村旅游的是一个占地面积约300亩的农家乐,该农家乐较大的占地面积,得益于安庆村“一马平川”的地貌以及村民推进土地整合工作时的热情。 

农家乐被当地村民取名为“兴农乐庄园”,庄园还有一个占地约6千平方的户外拓展场地,场地里面还有一个占地约2千平方米的“跑马场”,跑马场里5-6匹马肥硕健壮,安庆村的新兴村民理事会理事长潘志明说,这些马匹由受过专业培训的村民养护,供游客骑乘奔跑。他还指着远处,马场还在进一步拓展中。 

除了跑马场,庄园还有设置各种游乐玩具的游乐场、长满蔬果的果园以及养着金鱼的人工池塘。自兴农乐庄园开业以来,到安庆村的游客从不间断,2017年游客量达8万人次。庄园让安庆村成为清新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景点。 

潘志明回忆,兴农乐庄园于2016年建造,由他牵头筹得款项800多万元,外加扶贫合作社投入120万元,村民一起合股,整合了安庆围、新兴、新乔三个村小组闲置土地300多亩,打造出了这个被本地媒体形容为“集生态农业、休闲旅游、观光采摘、亲子乐园等功能的清西乡村风情的田园综合体。” 

他表示,庄园每年的收益(净利润),其中20%分成给扶贫合作社,余下大部分由入股村民分红,小部分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如用于村路硬底化、亮化工程等。2017年,这个项目为安庆村集体和村民带来收益约30万元。 

村民怎么脱贫? 

农闲村民“有钱捡” 

安庆村的练月友是记者到该村采访到的第一个对象,她一边接受记者采访,一边在菜地里除草。 

记者了解到,练月友家中一年的收入,主要依靠种田和打工。过去一些年,农闲时节,她就会到镇上打一点散工,酬劳每天约70元,散工工期有长有短,最长时不会超过10天。 

2017年的农闲时期,练月友有了“新工作”,她讲述,村里自从有兴农乐庄园后,她便成了这里的固定员工。农庄老板跟她说,“有时间就过来,干完一天100元,这比镇上的活好干多了。” 

练月友作为兴农乐庄园的员工,农闲时期每月均有3000元以上的收入,她的脱贫模式,是安庆村乡村旅游与农民参与结合的一个“缩影”。 

而脱贫的另一“模式”,就是大伯老陈的经历,年已六旬的老陈坦言自己已经“做不动了”,家里的5亩地曾很长时间被他丢荒,土地丢荒总让他觉得“可惜”。 

村里要搞农家乐时,老陈的5亩地租给了兴农乐庄园,按照每年一亩地租金1500元来算,老陈每年仅收租金就有7500元的收入。他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捡到钱了”。如今他偶尔会帮庄园干点散活,增加额外的收入。 

潘志明说:“占地300多亩的庄园,这么大的一个摊子,我们请了约70名村民在庄园里务工,一天工资约80元左右。” 

【文图】全媒体记者 姚水波 通讯员 陈丽思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