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点击查看人民的好警察伍于汤
在翠竹环抱的肇庆市广宁县南街镇,有一位默默奉献40年的户籍民警伍于汤。
只要群众有事找到他,不管大事小事,只要他能办到的,他从来不推脱。他关心群众疾苦,一心为民,当残儿稚童流落街头、孤寡老人卧床不起、刑释人员和失足青年彷徨时,他用滚烫的爱心,热情的双手,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由此,伍于汤得到了辖区群众的信任和尊敬,大家亲切地叫他“汤叔”“人民的好警察”。
在同事眼中,他忠于党的事业,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在户籍警的平凡岗位上埋头苦干,精益求精,被称为派出所的“活档案”“活地图”。他一腔忠诚,仗义执言,匡扶正义,置各种恐吓诅咒于不顾,理直气壮发出“我是共产党员、人民警察,我要对得起党,对得起良心”的铮铮誓言。
找他反映治安情况的群众越来越多,有人说他,你傻不傻呀,这么多人麻烦你,你每一件事都要去办,有多少精力?他却在心里想:只要群众来找你,说明群众信任你,还有什么比老百姓的信任更重要、更温暖呢?
2001年,工作了40年的汤叔在户籍警岗位上光荣退休。18年过去了,肇庆人民还惦记着汤叔,把他当做一代人的集体回忆。
埋头苦干36年“意外”出名
从1961年从警开始,伍于汤一直没有离开过户籍警岗位。
1997年,是汤叔从警的第36个年头,这一年他“意外”出名了。
1997年7月,肇庆市公安局组织8个县(市、区)的户政股长对全市派出所的刑嫌人员进行抽样考察,伍于汤对每个人的家庭背景,社会关系、身高、口音、职业等都能对答如流,他在全市的考核中轻而易举拿下第一名,令所有考官和民警佩服不已。
考核结束不久,肇庆公安报、西江日报、肇庆电视台等媒体组织记者到南街派出所采访。“大家很好奇,这位名不见经传的户籍警察为什么有如此能耐。”时任肇庆公安报记者陈永博说。
“第一天采访汤叔有一点失望,一来他不善言辞,二来他没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再加上他一口广宁话,采访没有太多进展。”西江日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罗国安回忆道。
当晚记者们围坐一团,讨论采访进展。“我们决定扩大采访范围,从汤叔的同事,周围的干部群众入手。”
第二天,南街派出所会议室坐满一屋子人,有群众,有村干部,有治保主任,还有派出所民警。聊起汤叔,大家都打开话匣子,你一言我一语,汤叔的形象逐渐丰满起来。
一天采访下来,罗国安越听越发感慨:“听了大家朴实无华、源源不断的介绍,汤叔的事迹深深打动了我,感动了我。幸亏第一天采访后我们心有不甘,不然就错过这个不可多得的人物典型。”
经过五天四夜的实地走访和深入采访,记者们记下了满满几个本子的素材。肇庆公安报在1997年8月和9月分别两次刊登汤叔事迹。
1997年10月6日,西江日报刊登人物通讯《一切为了党的事业——记共产党员、南街派出所户籍警伍于汤》并配发了短评《基层干部的好榜样》。
随后的几个月时间里,汤叔感人的事迹不断发酵。法制日报、法制周刊、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东公安报等中央和省级媒体接力采访,汤叔出名了。
报道中,汤叔形象栩栩如生,他一心敬业,练就派出所“活档案”绝活;他一身正气,作奸犯科者闻“汤”丧胆;他循循善诱,使浪子回头务正业;他一腔热血,帮危困者度过难关。可以说,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汤叔无愧于一个共产党人的称号,无愧于闪亮警徽。
“活档案”雅号实至名归
在媒体的报道中,最抓人眼球的是汤叔的“活档案”雅号。
1997年10月20日,对汤叔“活档案” 雅号将信将疑的广东公安报记者杨彬也来到南街派出所。杨彬对他进行了一番“测试”,汤叔对答如流:张三有什么特征,做什么工作、家有几口人、几个小孩;李四和王五的关系如何等等。
杨彬在稿件中写下“伍于汤对辖内居民的熟悉程度令我咋舌佩服”的话。
“活档案”的背后是人民警察永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本色,是人民警察与群众的鱼水深情。
汤叔是用脚,一步一步走进群众的心里。
为了把自己训练成一个“活档案”,他打散自己的日常时间,趁群众下班在家时间上门了解情况。具体到工作中,他既要了解辖内治安动态,掌握外来人口、流动人口、重点人口的基本情况,同时还要上门办理户口、身份证等。
“晚上找不到人就周末找,头天晚上找不到,第二天晚上继续找。”看似平常的举动,却几乎牺牲掉汤叔所有的休息日和节假日,有时一个晚上要走访几十户人家,上楼下楼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回到家双脚都是肿的。
有一年,一位农民在广宁县电影院门口被人持刀打劫,报案时他描述了犯罪嫌疑人特征。汤叔马上在脑海内筛选辖区内违法人员的特征,很快锁定了一个外号叫“阿短”的人。
3个小时后,汤叔把阿短带回派出所,经过辨认此人正是打劫者。老农竖着拇指激动地说:“还是警察好,还是警察好。”
汤叔的同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想用一个‘爱’字来概括伍于汤的精神境界,这是一个共产党员对人民群众的爱,一个大山之子对那方水土的爱。他能做到这一点,根本的原因是:他始终与人民群众共感情,想群众之所想,争群众之所急。”
鸡毛蒜皮小事里有大作为
“有人说户籍民警是‘上管天文地理,下管鸡毛蒜皮’,我觉得这是对我们比较恰当的比喻。”汤叔说,许多事情对警察来说是“鸡毛蒜皮”,对老百姓和社会来说却事关重大。
有一年,南街上一个六七岁模样的哑巴男孩到处乞讨,汤叔把他带回派出所,边照顾边寻找亲人。这一住就是一个多月,汤叔和同事轮流给男孩冲凉、做饭。
男孩与民警渐渐熟悉了,把他们看成了亲人。由于人是汤叔带回所里,照顾他的时间也相对多些,男孩与汤叔建立了感情。
小孩总留在派出所不是办法,派出所动员有关部门领养。“临走那天,他流着眼泪拉住我的衣服,躲在我身后怎么也不愿走。当对方硬将他抱起时,他急得哇哇大哭,张着小手要我,当时,我心里真是说不出的滋味。”汤叔说。
1996年,南街镇准备为内街小巷装上路灯,这需要群众一起分担一定的费用。要做通群众工作并不容易,派出所找到汤叔。全辖区3680多户,汤叔跑了个把月时间,走了多少路,磨了多少次嘴皮,牺牲多少休息时间,没有人计得清,最后95%的家庭自觉缴了费用。路灯安装好了,治安明显好转,群众竖起了大拇指。
“我们不能像刑警那样轰轰烈烈破几宗大要案件,军功章挂满胸前,我们必须默默无闻,从婆婆妈妈的小事干起。”他说,过去,群众连鸡不生蛋、狗死猫失踪都要找派出所解决。
汤叔这样告诉记者,一个共产党员必须以人民利益为重,我是一名户籍民警,也是人民的勤务员,当群众需要我们时,没有条件可讲,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
群众大小事都是我的份内事
作为一名民警,伍于汤不但一心一意管好户籍,维护好辖区的治安,他还把为群众解困扶危当作自己的份内事。
有一年,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得了急病,家里两个外孙女吓得哇哇大哭。汤叔闻讯赶来,二话不说把老人送到医院。后来老人逢人就说:“是阿汤救了我这条老命。”
1982年大年初一,县城某公司大楼有人上吊死了,死者面貌狰狞恐怖。大年初一谁都不敢靠近尸体。汤叔不信邪,把尸体背下楼,用板车推到太平间。有人向他开玩笑,大年初一碰到这种倒楣事,可要小心点。汤叔一笑置之:“共产党员不信邪!”。
汤叔对刑释人员和失足青年同样热情热心,不辞辛苦用真情打动人。
在南街,有位“二进宫”的阿标令家人十分头疼。1996年他出狱后,家人都避而远之。工作没着落,阿标再次陷于彷徨。只有汤叔没有放弃他,他上门说服阿标的家人支持他做点小生意。过了两年时间,阿标开起连锁家具店,生意越来越红火。阿标说是汤叔挽救了他。
这样的例子多不胜数。
仗义执言,匡扶正义的汤叔也有烦心事。
严打期间,辖内永青管理区一名罪犯伏法枪毙,罪犯家属认为是汤叔“搞鬼”,一直怀恨在心,不但诅咒他还威胁说:“以后有你的好看。”
有一段时间,受过处理的不法分子家属把怨气撒在汤叔的家人身上,有的甚至还吐口水。
面对这一切,汤叔对自己家人感到愧疚,但是他总是说:“我是一个共产党员,我是一个人民警察,我走得正,站得直,做的每件事都是合理合法的,我问心无愧,我不怕,也绝不退缩。”
汤叔的妻子也给予丈夫最大支持,她说:“我爱他,嫁给他的时候,看中的就是他的政治觉悟和思想觉悟。”
“远学邱娥国 近学伍于汤”
好个伍于汤,退休之前超过26次被评为市、县公安政法系统先进工作者。
1998年1月,广东省公安厅给他记个人二等功;广宁县委、县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民警”称号;1998年3月,肇庆市公安局党委作出关于向伍于汤同志学习的决定。1998年4月,公安部授予他“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称号。1998年5月,他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0年4月,国务院授予他“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13年,伍于汤入选了广东公安百名英模肖像摄影展……
伍于汤先进事迹在肇庆各地传开来,他爱岗敬业、一心为民的精神爱到了普遍称赞,群众夸他是肇庆的邱娥国。
1998年初,广宁县委发出1号文,作出了全县向伍于汤学习的决定。1998年3月,汤叔向全县各乡镇、政府部门副科以上干部作报告会,会场挤满了1300多人。据西江日报报道,听到动情处,一些同志流下了热泪。
肇庆市公安干警掀起“远学邱娥国 近学伍于汤”同志先进事迹的热潮,通过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有效保进该县公安工作作风转变,涌现了一大批好人好事,密切了警民关系。
陈永博告诉记者,他特别记得1998年到广宁县报道伍于汤表彰大会时,广宁县公安局一幅“远学邱娥国 近学伍于汤”大横幅给人极大震撼。
很快,讲学习、讲政治、比奉献的良好氛围在肇庆公安系统迅速形成。
“我把自己的一生交给党和人民”
很多记者在采访汤叔时,都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从一个健壮的年轻人干到中年又干到白发苍苍,几十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没有任何官衔,你心里是什么滋味,有没有怨言?
“我该怎样告诉大家,怎样去回答呢?按毛主席话讲,无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采访中,汤叔动情地告诉记者,“我从没想得名得利,只想着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头上戴了国徽,我的一言一行就代表着国家。”
与汤叔共事20多年的老同事陈月运回忆,南街派出所的领导换了一届又一届,但是没有一个领导不喜欢和汤叔共事。大家都说,他这个人工作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尊重领导,团结同事,原则性强,从不贪生怕死,始终保持革命本色。大家都说,像他这样的人多几个更好。
汤叔还有一个特点,不管是领导还是一般民警或者是年轻的民警有事找他,他从不讲价钱,更不摆架子,不发一句牢骚,乐意接受,也从未与同事闹过别扭。派出所同事尊敬他,爱戴他,连值班都喜欢跟他在一起。
汤叔说,我从不去想做什么英雄,也不曾期望自己一鸣惊人,更不曾想给自己弄个什么官当当。
汤叔还说:“我无怨无悔工作40年,把自己的一生交给党和人民,党和人民没有忘记我,给了我许许多多的荣誉。如果让我再选择一次职业,我依然会无私无憾当一名人民警察,当一名让人民安居乐业的人民警察。”
【记者】马喜生
【见习记者】施亮
【通讯员】梁爱玲 凌杰 罗建彬
【图片】广东省公安厅百名英模肖像摄影展拍摄组提供(除署名外)
部分写作资料参考西江日报、肇庆公安报、广东公安报公开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