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高新区东一支排渠整治处理项目。 杨帅 摄
东排渠纵向穿越肇庆高新区,南面汇入独水河后连通北江,是高新区主要的排水渠。东排渠水质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高新区市民生活环境,还对下游北江水质有着重要影响。
2020年,市生态环境局数据显示,高新区市考断面水口寨和东排渠均较2019年有大幅度改善,其中东排渠主要指标COD同比下降3.3%、氨氮同比下降58%、总磷同比下降59%,改善成效显著。那么高新区是如何治理和改善东排渠水质的呢?日前,记者前往高新区相关部门探访了高新区的“治水秘籍”。
截污治理与引流提标并重
东排渠水质的改善首先来自对其支渠东一支排渠的治理。高新区通过近半年的实地摸查,了解到东一支排渠区域的污染源主要来自旧城区的生活污水。由于旧城区市政管网建设不完善、存在雨污合流的问题,造成对东一支排渠比较明显的污染。这也直接影响到了东排渠的水质。
为有效改善东一支排渠的出水水质,高新区在东一支排渠汇入东排渠的接口处建设了一体化水质治理设施。其作用相当于一个小型的污水处理厂,可在沿线的雨污管网建设完成之前发挥积极的治理作用。
该项目于2019年4月建成并投入运营。经过处理后,可将东一支排渠的水质由劣Ⅴ类提升至国标一级B和地标一级标准的较严值。项目运维负责人谢海琰对记者介绍:“项目自运行以来对东一支排渠汇入东排渠的水体有很明显的改善。通过对比项目进出水水质的监测结果,东一支排渠出水主要指标均有超过50%的改善幅度。”
减污引流是高新区提升东排渠水质的另一有效手段。高新区生态环境服务中心向记者介绍,2020年高新区完成了临近东排渠的麒麟湖引流工程和拦坝的建设。据介绍,引流工程和拦坝的建成可将麒麟湖水体直接引入东排渠,减少东一支排渠的污水量,同时增加东排渠活水,通过补充水量进一步改善东排渠的水质。
源头监控与管网修复齐行
高新区长短结合推进水污染治理。在对东排渠等主要河道的水污染防治过程中,高新区一方面完善雨污管网建设,另一方面加强源头污染的防治,从源头打好碧水攻坚战,推动水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在2020年,高新区完成了白沙街和创新大街临时截污管网工程的建设,该两项工程可将锦信华苑楼盘周边生活的污水及白沙街排口排入东排渠的污水全部接入第二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有效减少了排入东排渠的生活污水;同时,疏通修复了建设路人民医院至3号泵站段的污水管网,将该片区的污水引入至第一污水处理厂处理,解决污水污染北主排渠的问题。
2020年,高新区还开展了水环境污染成因和排水口的排查工作。包括开展河涌沿线排口排查,查清河涌沿线隐藏的排口,溯源开展整治;持续加强各断面水质的监测和数据分析,根据水质变化情况查找污染源,开展有针对性的治理;同时加强对涉水企业的监管和执法,严厉打击企业偷排、漏排行为。
通过前期的排查,目前高新区基本摸清区内污染源底数,形成了“三项制度”(管网备案制度、管网养护制度及巡查和执法制度),并已搭建智慧管网平台,有效加强了对污染源的源头监管和管网的养护管理。
据统计,2020年高新区累计完成新敷设污水管网约18.25公里;完成老旧管网改造约4.88公里。记者了解到,下一步,高新区将继续完善城区管网,同时加大对污染源的监控,通过补短板、强监管,进一步保护辖区水环境、夯实辖区水安全。
【记者】杨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