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是当前新能源汽车“新势力”竞争的焦点。小鹏汽车近日扩产,产能从10万辆翻番至20万辆,肇庆作为生产基地,具有先发优势。这家新能源汽车的“龙头”给本地生态带来的改变正在释放。肇庆咬定战略方向,力争乘着这股东风“再上层楼”。
小鹏汽车交付量大踏步向前
8月26日,财务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小鹏汽车实现总收入37.61亿元,同比增长超过五倍。第二季度汽车交付量为17398辆,同比上升超过四倍;第二季度P7交付量为11522辆,为季度新高,较2021年第一季度上升44.5%。2021年上半年的交付量超过2020年全年的交付量。
由于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产能成为各家新能源车企的争锋点。小鹏汽车的肇庆生产基地率先打响第一枪,8月18日,小鹏汽车肇庆工厂二期启动,P7、G3i和P5三款车将并线生产。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二季度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我们会在第三季度努力克服芯片短缺、部分地区疫情以及G3到G3i生产切换带来的挑战。”他预期2021年第三季度总交付数量将继续大踏步上升,至21500-22500辆。另外,在肇庆生产的小鹏P5将从今年四季度开始交付,随着产能的释放,小鹏汽车四季度的单月交付量还会进一步提高。预计2022年上半年设计产能能够从现在的每年10万辆提高到超过20万辆。
三点利好肇庆产业链
P7、G3i和P5三款车型是小鹏汽车寄予厚望的“新力军”,特别是P5,更是全球首台搭载激光雷达的量产电动车,它们均来自“肇庆制造”。小鹏将凭着这三款车型剑指更大的国内外市场,对于肇庆而言,这股“东风”将带来什么机遇?
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小鹏汽车供应商、产业研究者、一线招商干部等。综合意见认为,利好来自三点:持续提升肇庆的产业品牌效应;以规模效应进一步吸引上下游进驻;携手做大产业蛋糕。
“小鹏汽车”作为肇庆战略产业的名片,大大提升了肇庆近年的城市知名度。特别是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的超预期增长,让业界和投资者对于小鹏汽车产量空前关注,同步带动肇庆的网络搜索量、市场曝光度明显提升。
小鹏汽车迅猛的势头直接反映到肇庆的“基本盘”上。2021年1-6月,肇庆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实现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超过74%,连续两年平均增速超过24%,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动能正在爬坡上升。
作为“龙头”,小鹏汽车和肇庆的优势零部件企业相继达成合作。肇庆动力金属有限责任公司近年转型新能源汽车的轻量化底盘,获得了高度的市场认可,目前蔚来、红旗等多款车型的底盘均来自这家企业位于肇庆高新区的生产车间。动力金属和小鹏汽车去年开始接触,目前已进入产品台架试验阶段。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公司订单应接不暇,今年上半年的营业额已超过去年全年,预计明年将实现12个亿的产值。
除了订单,和小鹏汽车的合作带给零配件企业另一些宝贵的“隐形资产”。一方面,小鹏汽车严格的质量控制在业内已形成口碑,作为其供应商相当于打上了质量认证。合普动力是小鹏的供应商之一,其合作早于G3车型已开始,合浦动力近年也致力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转型,供应商的身份提高了品牌美誉度,有业界同行这样评论:“小鹏汽车的要求非常高,能通过就是一种证明”。
另一方面,小鹏汽车作为终端车厂以及“新势力”的代表,对于促进肇庆本地配套企业进入新能源汽车的中心赛道带来了更便利的机会。有本地汽配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新能源车型和燃油车型对配件的要求并不一样,在企业自身研发的基础上,如果有一个强有力的引领者,肯定事半功倍。动力金属和小鹏同处肇庆高新区,两者加强协同创新,相关负责人透露两家“来往很便利,沟通效率非常高”。正是这种成功经验,让他期望有更多产业链条的企业能到肇庆发展。
产业招商落地工作是肇庆当前的中心。有招商专员谈及,规模是交易的关键。就如风华高科祥和工业园建设后,生产规模倍数提高,一批上下游企业为了便利就近供应,由此落户肇庆。小鹏汽车扩产后,产量翻了一番,对于进一步带动上下游进驻显然有正向作用。
牢牢把握战略机遇,力争先行示范
随着小鹏汽车、宁德时代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加快推进,肇庆千亿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已经初具雏形。对于推动小鹏汽车和肇庆的“果实”更加丰厚,市委、市政府有广阔的蓝图。市领导表示,肇庆要牢牢把握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前进方向和战略主动,科学合理谋划产业布局,加快推动产业联动发展,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小镇和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先行示范区。当前,要聚焦产业链,充分发挥小鹏汽车、宁德时代“链主”带动作用,全力推动产业集群向上下游延伸,不断延链补链强链,进一步完善产业生态,全力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当前,肇庆市已明确本地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并以此为出发点搭建产业体系。市委、市政府强调,肇庆将以最优质的服务,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共同推动项目快建设、快竣工、快投产、快达产。
【记者】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