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广宁自古就有尚厨之风,2020年获评全国第六个“厨师之乡”称号。据统计,目前世界各地的广宁厨师有5.5万人。该县切实用好“粤菜师傅”这把“金钥匙”,全力抢占“粤菜师傅”工作制高点,大力推动“粤菜师傅”工程高质量发展,让“粤菜师傅”工程成为该县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广宁县自实施“粤菜师傅”工程以来,依托省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大师工作室,积极加强对外交流,讲好粤菜故事,推动粤菜师傅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涌现出1000多位星级行政总厨、总监及餐饮界名人。目前,该县厨师行业已带动全县近10万人就业创业。当中,有不少功成名就的广宁名厨回乡创业,积极带动家乡人一起劳动致富。
3月9日,在广宁县省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省级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广东烹饪名厨何灶威在手把手对学员进行培训。 西江日报记者 刘春林 摄
广宁籍厨师遍布世界
“厨师之乡”实至名归
据史料记载,早在清朝就有广宁人外出做厨师,靠着父带子、兄带弟、师带徒等“传帮带”模式,广宁籍厨师已遍布世界各地餐饮行业。目前,国内已成立13个广宁厨师协会分会,共有会员5000多人。广宁籍厨师5.5万人,占全县户籍人口的9.33%,为推广粤菜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粤菜师傅”工程实施以来,广宁县依托省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大师工作室,加强与香港中华厨艺学院、中国烹饪协会、世界中餐业联合会等社会团体合作交流,大力实施“一村一厨、千人厨师培训”计划,开展粤菜师傅培训6849人次,涌现出1000多位星级行政总厨、总监及餐饮界名人,其中1人获中华金厨奖,9人获省技术能手。广宁籍厨师参与国内外各种技能竞赛屡获佳绩,累计获13金8银1铜4名厨2工匠。2020年,广宁县获评全国第六个“厨师之乡”称号。
广宁县南街街道荷木村是远近闻名的厨师村。2020年12月,荷木村获选广东十大粤菜师傅名村。据统计,荷木村从事餐饮行业有350人,每年增收约5500万元。其中,以广宁厨师协会会长冯焕成、副会长冯新成,以及在江浙泸等地区管理着15间星级餐饮酒店、获省“三项办”评定的四星名厨徐志峰、佛山市馨悦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志坚、嘉华海鲜酒家董事长廖建球等为荷木厨师中的佼佼者。
探索“粤菜师傅+”
引导名厨回乡创业
广宁县积极探索“粤菜师傅+”发展模式,推动技能提升、就业创业、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创新推出“竹乡美景美食名厨”精品旅游路线,将外来时尚潮流的烹饪技巧与广宁优质食材完美融合,精心打造广宁云吞、竹虫、竹笋、竹林鸡、武林鱼、龙须菜等美食品牌,吸引大量食客前来广宁寻味,带旺了竹海大观、宝锭山、古水河、螺壳山、云山里、罗锅古街等一批乡村生态游路线资源,走出了乡村振兴“舌尖上”新路子。
为更好地服务广宁厨师就业创业,广宁县推出“粤菜师傅贷”业务,给予广宁厨师协会3亿元授信额度,对符合要求的厨师发放个人消费信用贷款,目前已贷出5000多万元,吸引众多“广宁名厨”回乡创办餐饮店、小食店和农家乐共2071家,如竹海明珠酒家、广宁人家饭店、六嫂农庄、福源酒楼、明兴酒店等开办得红红火火,打造了“店店有名莱,镇镇有美食”,大大促进餐饮业蓬勃发展。
谭志军是众多广宁名厨回乡创业带动就业、积极回报家乡桑梓情的典型。他于1999年在广州从事实习厨师,2017年至2020年任广州广粤会(香港新世界集团华南区会所)行政总厨,近二十年来分别在上海、深圳、佛山等地任职。去年年初,谭志军放弃月薪几万元的工作,回到家乡创办竹海明珠酒家。
竹海明珠酒家主打广宁竹乡地标菜系,专注竹乡本土菜式美食研发。谭志军表示,该店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创新与继承意会在每一道菜品中逐一呈现,旨在将竹乡菜的味道和文化通过烹饪艺术表达形式的和谐搭配,向食客传达“竹乡美、竹乡味”的品牌形象。
创建省级培训基地
打造一批广宁名厨
2020年,广宁县争取上级专项资金215万元成功创建省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基地通过整合培训机构、中职学校、创业就业孵化基地、供销合作社、厨师协会和企业服务中心等资源优势,面向城乡劳动者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基地技能培训带动就业3000多人。
另外,在省、市人社部门支持下,广宁县争取上级资金筹建以中华金厨获奖者刘万光为领创人的省级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致力让更多的农村劳动力成为有一技之长的乡土人才。工作室设置有菜品研发交流、美食烹饪、新菜发布3个功能区,共进驻大师24位。
广宁依托省级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积极搭建粤菜师傅创业培训交流大讲堂,打出“乡情牌”引导名师回乡,推动名师下乡送教,发挥“传帮带”作用。工作室自2020年建成投入使用以来,已培养出独具特色的竹乡粤菜师傅435人,带动就业创业超过1000人,成功打造一批“广宁名厨”人才队伍,为粤菜师傅经济发展新模式作出有力贡献。
【西江日报记者】陈松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