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天还没亮,位于粤西茂名信宜市的怀乡镇里,数百辆满载竹编篮筐的小三轮,从四面八方开出,浩浩荡荡地驶向镇上的工艺制品厂。
仅一个上午,信宜市粤丰工艺有限公司(下称“粤丰公司”)就收到了3万只竹篮。“这批产品供应美国市场,周末就要装箱发出了。”粤丰公司总经理陈盛勇忙着抽检产品质量,之后又和设计师扎进了“图海”。
信宜市粤丰工艺有限公司收到了3万只竹篮。
信宜地处粤西东部山区,竹资源丰富,是广东最大的竹编生产基地,约25万竹编从业者分布在20个镇(街)。作为古老而传统的地方支柱产业,在近百年的漫长岁月里,一代又一代村民通过勤劳的双手,不仅编出了幸福和梦想,还让信宜竹编漂洋过海,成为了海外人士爱不释手的“香饽饽”。
信宜竹林种植面积保有量超20万亩。冯光钦 摄
百年传承
家家户户编制竹编
沿着弯弯绕绕的612县道进入信宜市怀乡镇,如影随形的是漫山翠绿的竹林。当道路变成坦途,砍竹、破篾之声隐隐传来,“竹编之乡”的揭开面纱……
怀乡镇俯瞰图。
踏入怀乡镇,便能看到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有人在编织竹篮。只见他们熟练地操作着破篾机器劈篾丝,随着篾丝在手中定型、编织、固定,巧手翻飞,只需几分钟的时间,一个精致的小竹篮便已成型。在他们脚下,一排排摆放整齐的竹篮渐渐垒高。
信宜乡村家家户户,都有人在编织竹编。
素有“竹器之乡”美誉的怀乡镇是竹编从业者最集中的地方,竹编外贸出口量占信宜竹编的半壁江山。“在怀乡镇,家家户户都是编制竹编的能工巧匠。”信宜市怀乡镇副镇长罗春荣介绍,信宜竹器编织入列广东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在清代,当地已有竹编加工业,至今有一百多年历史。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竹编工艺品开始规模化生产。到上世纪80年代初,已陆续涌现出较大规模的竹器编织厂和小规模的家庭作坊,“在我们这,上至九旬老人,下至3岁孩童,可谓人人会编竹编”。
信宜有20多万公顷山地,大部分山地有自然生长的竹、木、藤、芒、草,其中竹林种植面积保有量超20万亩,为竹编产业的兴起、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原材料保障。
信宜乡村孩童从小耳濡目染竹编技艺与文化。
罗春荣介绍,信宜生长的竹子大多是麻竹、单竹。这种竹子结节距离较长,且竹身薄,最为适合编织竹器。而竹子从山上砍下,到破竹、破篾、染色、到编织,前面80%的工序都要靠手工完成,只有破竹、破篾这步工序可以用机器代替人手。
“不要小看人工,我们怀乡镇最少有3万人会编竹编。”罗春荣说。
瞄准市场
手工节日用品流行欧美
近日,笔者来到怀乡镇竹编产业园,在粤丰偌大的厂房里,看到了一条完整的手工流水生产线。
只见,五颜六色的竹篮分批放置,每个区域都有1名工人手持火枪,对一只只竹篮进行360度的喷扫。
工人正有条不紊的对竹编篮子进行加工。
“这一步,是为了去掉竹篮弯角处的倒刺。”陈盛勇介绍,接下来,这些经过处理的竹篮,会被送到加工间,由工人装饰加工。
制好的成品,再挂上吊牌,便可打包装箱了。“我们这批货,主要是明年春季美国复活节的订单,在美国沃尔玛超市上架销售。”陈盛勇说,这些小竹篮在欧美很流行,加上些许主题设计、装饰,就能成为欧美市场最受欢迎的节日用品。
装好吊牌的竹篮成品。
据介绍,信宜市企业经营的竹编制品几乎全部用以出口,尤其是以美国、欧洲等市场为主,一般出口产品都是适应这些主要市场的圣诞节、复活节等节日需要,所以出口交易的周期性、季节性很强。
“一般客户都会提前半年甚至一年下单,季节性产品的基调不会变动太大,但是每年的设计都要推陈出新。”陈盛勇说,“节日型产品的需求量是很大的,每一笔订单都是30万只起步。每到出货季,不仅在厂里有一两百名员工轮流作业,怀乡镇家家户户都有‘编外’师傅。”
复活节产品样板。
“我们接到单,确认款式后,就会分别派单给在怀乡镇乃至信宜其他地方的农户。丰富的劳动力也是竹编产品持续输出海外的关键。”陈盛勇说。
推陈出新
设计融入更多中国元素
想要产品走得更广更远,不断推陈出新,是信宜竹编企业的一致共识。信宜市宏兴工艺制品厂有限公司(下称“宏兴公司”)经理周明霖是一位年轻的“竹二代”。17年前,大学刚毕业的他主动回到家乡,和父亲一起打理公司。稳固好海外市场后,他便把精力放在了设计更多“小而精”的竹编制品上。
在宏兴公司的样板间,数以万计的竹编制品被堆放在货架上,除了大宗交易的节日产品外,更多的是别具特色的居家用品。
小而精的竹编产品样板。
树叶造型的竹编桌垫、精致优雅户外野餐手提袋、向日葵造型的竹编果盘……“这些主要是给一些相对高端的客户设计的,这些虽然物件小,但是在工艺上,比传统的竹编制品要更花功夫。”周明霖说,每当设计出了新产品,他都会和厂里的老师傅一起研究,怎么能在竹编之上实现更多的可能。
“竹+木、竹+藤、竹+铁,我们做了很多种尝试,有时候客户也会提供创意,我们就要想办法怎么去实现。”周明霖认为,只有保持持续创新输出的能力,才能让信宜竹编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信宜市宏兴工艺制品厂有限公司经理周明霖介绍竹编制品。
在粤丰公司的产品样板存放间,形态大小各异的竹编制品被添上了麋鹿、雪花、红白相间等主题元素,瞬间就成为了圣诞主题的饰品,其中竹篮、竹筐、竹盒等还具有收纳功能。“外国人具有很强的环保意识,所以我们的产品是要实用和设计相结合。”陈盛勇说。
信宜市粤丰工艺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盛勇介绍富含中国元素的竹编制品。
除了外国主题的产品,近年来,陈盛勇还积极设计研发了中国元素的竹编制品,如眼前这个中式碎花收纳盒。“这种盒子我们是用了竹+藤+木+帆布的材料来制作的,工艺和材料相对都复杂许多,这些成本也会高一些。”陈盛勇说,这些都属于定制产品,有顾客看中下单了,他们才会制作。虽然走量没有节日型产品多,但是随着国外对中国文化的向往,他相信,这些产品也会越来越走俏的。
11月18日,《南方日报·肇庆观察》A02版,报道肇庆借鉴学习信宜竹编产业经验。
■观察
信宜竹编一年出口货值逾2.5亿元
“我们在信宜做竹编产品出口已经40多年了,这些年竹编能稳定远销海外,离不开海关通关业务改革及企业分类管理的举措。”周明霖表示,近年产品出口查验比例逐步下调,大幅提升了通关效率。仅今年前9个月公司已经出口竹木草制品119批次,货值超过1560万元。
笔者从茂名海关了解到,2021年,信宜全年出口1813批次,货值2.56亿元。今年1—10月,经茂名海关监管出口的竹编制品共1026批,货值1.35亿元。
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下,茂名海关优化注册登记流程,指导竹木草生产企业通过“互联网+海关”等线上方式提交注册材料,实现“信息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快速实施企业注册考核,获取出口“通行证”。
对传统竹编产业来说,RCEP的生效也为其注入了发展新动能。今年8月,信宜市恒嘉制品有限公司获得了信宜首份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并凭借此份证书将第一批9.7万元的货物以零关税出口至澳大利亚,成为信宜首家享受RCEP红利的企业。
“申领RCEP原产地证书,出口享受的关税减让是实实在在的。”信宜市恒嘉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赖小玲表示,早在今年1月,茂名海关就送政策上门,从RCEP生效给竹编产品在RCEP各成员国享受的关税减让,到如何运用原产地累积促进竹编产业标准化、深加工转型升级,实现产业链优化延伸,为其做了全面的分析。
【撰文】李阳诗 邹祥亮
【通讯员】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