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特别的珠澳双城故事,故事的讲述者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片曾经的滩涂、如今的口岸。让我们听听它的心声↓↓
我叫茂生围,家在珠海拱北与澳门青州之间。滚滚前山河从我身旁流过,之后就变成了濠江。多年以来,这两个地方隔水相望,我早已习惯这里的鸡犬之声相闻。
在新千年来临前,这方圆不到一平方千米的地方还是一片偏僻而浅陋的滩涂。
触目所及,有狭长的沙洲,有肥沃的泥土,有茂密的树林,水草丰美,沙鸥翔集,鱼儿成群。
这片距离闹市区并不远的静土,曾因种种原因而游离于人们的视线以外。
改变大概是从二十年前开始的。1999年12月20日,离开祖国母亲怀抱长达四百多年的澳门终于回归了。
子夜时分,鲜艳的五星红旗伴随着庄严的国歌在澳门冉冉升起,动听的《七子之歌》回响在珠澳的大街小巷,濠江两岸喷薄而出的烟火显得格外炫目。一河之隔,我平静地分享着团圆带来的荣耀和欢欣,内心油然而生满满的自豪感。
澳门回归后,珠澳两地人员往来的节奏明显加快,珠澳跨境工业区则在这段特殊时期应运而生。推土机、挖土机、打桩机轰隆隆地开进了我的领地,低缓的滩涂被夷为平地,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这样热火朝天的场景持续了将近三年后,2006年12月8日,珠澳跨境工业区专用口岸的开通,标志着珠澳跨境工业区正式启用。从此,沉默与孤寂不再是我的标签,这里的一切,随着时代的脚步,逐渐进入了热闹喧嚣和不眠不休。
作为当时内地与澳门之间唯一的全天候开放口岸,到了午夜时分,旅客依然络绎不绝。那个寒冷的冬夜里口岸发生的“爱心接力”事件,至今仍然让我印象深刻。
那天凌晨两点钟左右,一名澳门籍孕妇临产在即,需要紧急从珠海返回澳门医院生产。
救护车呼啸而至,在口岸出入境车道,边检民警快速为这名孕妇及其焦急的家人办理好通关手续,同时通过电话与澳门同行取得联系,使临产孕妇一路畅通无阻,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换乘上澳门医院的急救车。
那晚,被夜幕笼罩的口岸也变得温情脉脉。
时间来到2014年12月。为庆祝澳门回归十五周年,更加方便澳门与内地人员往来,珠澳跨境工业区专用口岸扩大开放功能。在每天的零点至七点,内地在澳门务工人员及就读学生和普通的澳门居民,终于可以从这里自由出入。
很快,这里便因独特的区位优势而渐行渐旺,特别是在每天深夜至凌晨时段,更成了澳门居民前往珠海探亲访友和聚会消遣的出入境首选。对于这项通关新政,广大澳门居民和内地劳工无不交口称赞。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在前山河与濠江交汇的石角咀水闸处,有一口老式的大时钟一直不停地循环运转着,分秒不差地记录着光阴的刻度。
二十年来,我的名字由茂生围而变成了茂盛围而被人们口口相传。
对于这无伤大雅的改名错位,我已习以为常并乐见其成。
二十年来,我无数次看到珠澳两地边界上不断上演的那些动人故事,亦见证了澳门和珠海不断加快的同城化进程,真切地感受着“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在这里逐渐落地生根。
天气晴好的时候,我喜欢顺着濠江入海的方向眺望,依稀可以见到不远处矗立着的百年雄关拱北口岸,看到气势恢弘一桥飞架的港珠澳大桥,甚至还能看到正处于大开发浪潮中的横琴岛。
这些清晰的地标,完美地勾勒出未来珠澳蓬勃发展的美好蓝图。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我会继续在这里守望,守望珠澳下一个更辉煌的二十年……
【记者】刘艳婷
【通讯员】林小兵 杨晓来
【图片】茂盛围边检站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