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在社会治理领域起步早、基础好、优势明显的珠海,当前正力争成为第一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
不久前,由中共珠海市委政法委员会、南方日报社主办,南方日报社驻珠海市办事处承办的“联动融合 协同治理——珠海市域社会治理创新项目培育行动”正式启动。经过一个多月的专家评审,培育活动共收到报名案例105个。最终,34个项目顺利入围培育名单,包括政府治理类、基层治理类、社会协同治理类各10个,珠澳合作治理类4个项目。
连日来,南方日报记者携同社会治理领域专家组成观察团,对所有入围项目开展一线走访。即日起,南方日报珠海观察将推出相关案例的走访报道,敬请垂注。本期走访聚焦“狮山小美”、规则+”社区协商模式、“最珠海”APP及商事登记“一体化”等项目。
在珠海市香洲区,社区协商已成为解决生活难题的新方式,小区居民通过“议事会”直接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真正实现“我的社区我做主”。
2016年7月,香洲区在南村、北岭和兴业三个社区开启首批社区协商试点,次年推进至32个社区,目前50多个社区正开展社区协商工作。四年多来,香洲区探索出“党建引领下的规则+”社区协商模式,为推动基层社区和谐善治、珠海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带来了有益启示。
谈及变化,香洲区萝卜规则社区发展促进中心负责人阚童感慨深切:“以前社区治理很难做,社区‘两委’就像火车头一样,吭哧吭哧往前拉,现在只需把好方向盘,把议事做事的自由交给居民。”
山场社区居民通过议事为社区安装的游乐设施。
“规则+”巧解居民身边急难事
不超时、不打断、不跑题、不攻击……是香洲区居民协商议事规则十三条的内容。正是这看似简单的“香洲十三条”,使居民议事成为可能。
有规则才有效率。“从前开会,可能吵了一个上午都无法解决一个议题,但在议事协商试点社区,运用‘萝卜规则’的议事会议,两个半小时就能解决8个议题。”阚童说。
南村社区新城市广场小区的街角菜园,就是社区议事会的成果之一。
眼前这片街角菜园,白墙边的细竹随风摇曳,红砖隔出的一垄垄菜地泥土松软,种着生菜、朝天椒、长条茄。生机勃勃的一幕让人很难想象,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模样:一间大排档对着小区开了后门,把公共空间变成了自家后厨,常年油污满地,气味掩鼻。
社区议事会上,议事代表们聚焦上述议题展开了讨论。议事会之外,议事代表华志涛走访发现,大排档空间设计不合理,厨房才挪到了外面。利用自身设计专长,华志涛给大排档设计了新布局。最终,大排档同意后撤,只保留门前一米空间,并出资修建隔断墙。议事会则答应让渡少量空间,用剩余空间修建亲子菜园。
事实上,社区协商早已渗透到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物业管理矛盾化解、老旧小区更新改造、综治安全纠纷调解、文体环卫群团培育、养老爱幼抗灾防疫等老百姓关心的身边事、急难事,都在“规则+”模式下变得事半功倍。
截至2020年6月底,香洲居民推选的议事代表达3100余名,召开现场议事会2000余次,超过6万人次参加议事协商;通过议案项目,向社区议事协商平台申请资金约329万元,社会自筹超过700万元;协调解决了1000多个“急、特、难”问题。
“幸福资金”撬动社会资源
初秋的山场小区儿童乐园,炎炎烈日挡不住孩子们到户外玩耍的热情。在崭新的大型滑滑梯上,他们爬上爬下,玩得很开心,玩累了,就到一旁荡荡秋千。
孩子们的快乐源于一场蝶变。山场小区是个回迁小区,楼龄已有10多年,此前,饱经风霜的游乐设施锈蚀老旧,儿童玩乐很不安全。有人算了一笔账,游乐场改造维修需要至少10万元,物业却拿不出这笔钱,谈判一度陷入僵局。
2018年3月,议事协商模式开始在山场小区推行。去年,游乐场改造计划重新被提上日程。议事代表们提出了议案:向居委会申请3万元幸福资金(现社区发展资金),物业出5万元,居民自筹2万元,三方共同出资。议案获得代表们一致同意,居委会也批准了该项资金申请。
幸福资金调动起居民们的参与热情,也撬动了各种社会资源。
业主们不仅慷慨解囊,两天内完成自筹,还主动牵头,采购建材、紧盯施工安装。今年3月,游乐场正式落成,从筹备到竣工不到半年。
“依托议事会议和幸福资金,在规则的约束与保护下,居民自主地提出议案,解决自身小事,通过一件件小事的解决,也通过一系列提案、议事、执行等过程,逐渐培育了居民的自主性,提高了居民自治能力。”长期关注香洲社区实践的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郭圣莉评价道。
【采写】蒋欣陈 刘艳婷 刘梓欣
【摄影】钱文攀
【统筹】梁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