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珠海新闻 > 正文

南方城记丨放大的珠海,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梦想


这是属于梦想者的光荣时刻。

从广珠城轨到港珠澳大桥,在过去10年的时间标尺上,进击的珠海不断地打破历史惯性,不断地超越局限、超越自我、超越梦想,城市的坐标翻涌向上。

过去十年,珠海人从世界瞩目的横琴岛起笔,城市发展的格局被豁然打开,城市发展能级量级拾阶而上。

十年风劲,珠海扬帆。在山海相拥的地理形态之上,珠海从此奠定了“一核一极双中心多组团”的城市空间格局。

今天,珠海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更接近枢纽型核心城市的梦想。

2011年1月7日10时50分,一声响亮的列车鸣笛声后,一列银白色轻轨列车“和谐号”驶出广州南站,以超过200公里的时速一路南下,历时45分钟到达珠海北站。

列车前进的每一寸,时间过去的每一秒,都在改写这座城市的历史。

从2011年到2021年,以疾速向“手无寸铁”的交通末梢挥手告别,珠海不断超越自我;从这一刻起,珠海的“城轨梦”“高铁梦”“双港梦”“大桥梦”依次照进现实。

这是进击的珠海,从偏居一隅到枢纽核心,城市的坐标不断向上奔涌。

2018年10月23日,一座传奇般的世界级跨海大桥正式开通。碧波浩瀚的伶仃洋上,全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犹如钢铁巨龙,腾跃碧波之上。

港珠澳大桥让珠海站上了新的历史高度,一条从珠海通往世界的崭新通道被刻进历史。珠海人畅想了30年的“世纪工程”为世界瞩目,珠海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格局逐步攀上世界顶尖。

从广珠城轨到港珠澳大桥,从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到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门户枢纽,从生态文明新特区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这十年,珠海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让全世界刮目相看。

联合国人居署发布《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20—2021)》,珠海在经济活力全球前100强中位列第39位,在国内入选城市中紧随深圳、北京、广州、上海之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普华永道联合发布的《机遇之城2021》,认为珠海是仅次于深圳、广州和香港的“湾区第四城”。

进击的珠海,跳脱“小家碧玉”的发展惯性,“强而美”的珠海走向全球机遇之城,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再次勇立潮头。

2011年3月6日,万众期待的《粤澳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签订,“共同打造世界级新经济区域”等激动人心的字眼映入眼帘,宣示着粤澳两地从经贸合作向经济、社会、生活的全面融合拓展,构建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的蓝图跃然纸上。

从世界聚焦的横琴岛起笔,珠海人喊出“东部大转型、西部大开发”的发展策略,推进城市空间“东接西拓南进北联”。

一场“筑城”浪潮至今方兴未艾。

2015年4月23日,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珠海横琴新区片区正式挂牌成立;同年底,《广东珠海西部生态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5—2030年)》正式实施,这个广东唯一一个以生态命名的新区和省级战略平台,涵盖整个珠海西部地区,规划面积达1173平方公里。

从此,珠海的城市发展格局豁然打开和放大,积蓄已久的发展动能被迅速释放,催生了一场又一场建设风暴,城市发展能级量级“拾阶而上”。

2020年12月15日,连接珠海东西部的黄金通道——洪鹤大桥正式通车。同一天,珠海隧道工程开工建设。

如果说“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是珠海这座青春之城数百万人民的梦想,那么能够支撑起这个梦想的,必然是与“特大城市”地位相匹配的城市格局。横亘于磨刀门水道之上的三座桥隧工程,让珠海朝着这一方向迈出了扎扎实实的一步。

2021年9月9日,珠海市启动“深珠合作示范区(后环片区)城市设计国际招标”,承载着探索珠江两岸融合发展使命的深珠合作示范区横空出世。

不断生长的城市骨架之上,“一核一极双中心多组团”的城市格局被打开,珠海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枢纽型核心城市的梦想。

珠生于贝,贝生于海。

2016年的最后一天,香炉湾畔,数千名观众集聚而来,见证“日月贝”首演绽放的历史一瞬。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奏响的原声乐曲,正式拉开珠海大剧院启用的帷幕。

肇始于2010年的“一院三馆”项目,是珠海建立经济特区以来最大的文化工程项目投资。

珠海建设“文化强市”的步伐从此提速。从华发中演大剧院到珠海大剧院,从横琴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到珠海宋城演艺度假区,在珠海,世界一流水准的文体设施陆续建设、启用,成为一张张闪亮的城市名片。

情侣路沿线,绽放着的万亩花海像打翻的调色盘,青春洋溢是这座宜居之城的天性。

从绵延数十公里的情侣路到游人如织的香山湖公园,从斗门百年洋楼里的毓秀书房到航空新城“家门口”的金湾图书馆,从凤凰山麓第一座市立美术馆到充满“珠海文化”的珠海博物馆、珠海规划展览馆新馆,这座城市的公共文化设施正以人们不易察觉的速度生长,在城市最重要的地理空间树立起人文的旗帜。

一系列线索至此串联成一条清晰的主线,那就是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把“人”作为最重要的尺度。

“宜居宜业宜游”正成为越来越耀眼的珠海名片。2013年,珠海荣登“中国最美丽城市”榜单;2014年,珠海通过国家生态市考核验收;2015年,珠海绿化覆盖率、人均道路面积、空气质量综合评价指数等指标在全国名列前茅;2021年,珠海连续五年霸占“中国十佳宜居城市”榜首……

这,是宜居的珠海,是青春的珠海,更是人文的珠海。

如今,这座充满抱负的城市又翻开了全新的篇章,在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建设中,珠海正向着独具特色、令人向往的魅力之城迈进。

2011年12月21日《南方日报 珠海观察》开版

2011年12月21日,《南方日报·珠海观察》在珠海创办,秉承南方日报“高度决定影响力”的办报理念,为这座城市带来更新的传媒力量、更高的传播平台、更广的品牌渠道、更权威的主流声音。

2012年12月28日珠海正式迈入“双铁”时代

2012年12月29日,广珠铁路正式开通;同年,广珠城际全线贯通。经过多年期盼,珠海真正步入“双铁”时代。一客一货“双龙”贯通,标志着珠海真正从“海陆空”走向“海陆空铁”齐备的交通格局。

2014年11月25日珠澳开启24小时通关

2014年12月18日零时起,连接珠澳的横琴—莲花口岸历史性地开启24小时通关,拱北口岸开闭关时间则分别提前和延后1个小时。两地旅客从此实现全天候往来,真正实现“无缝对接”。

2015年3月25日珠海捧回“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

2015年2月28日,珠海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9年的“创文”梦想终于实现。全国文明城市是全国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标志着珠海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2015年4月24日广东自贸试验区横琴新区片区挂牌

2015年4月23日,广东自贸试验区横琴新区片区正式挂牌。挂牌仪式上,国家食品安全(横琴)创新工程项目等一批项目进行了签约,8家港澳投资企业获颁“三证合一”证照,横琴澳门综合服务中心等6家创新机构获得授牌。

2016年11月1日第十一届中国航展在珠海启幕

11月1日,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珠海开幕。在中国航展迎来20岁生日之际,备受关注的歼—20飞机首次公开亮相,并进行飞行展示。该届航展展览规模、军用展品占比、外军飞行表演队飞机数量均创历届之最。

2017年1月5日珠海大剧院正式启用

2016年的最后一天,历经7年建设,珠海大剧院“日月贝”正式启用,成为珠海城市景观和旅游的新名片、文艺活动新阵地,推动文化旅游之城的建设。

2017年2月23日珠海扎实推进西部生态新城建设

2017年,作为广东唯一一个以生态命名的新区和省级战略平台,珠海西部生态新区进入加速建设期。珠海提出,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扎实推进西部生态新城建设,努力建设成为珠海新的城市中心,成为珠海加快推进西部开发建设的“最强音”。

2017年10月31日高栏港圆梦亿吨大港

2017年,珠海高栏港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在2013年珠海港全港迈入亿吨大港的基础上,高栏港也圆梦亿吨大港,实现跨越发展。

2018年4月26日珠海吹响“二次创业”号角

2018年4月23日,中共珠海市委印发《关于推动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效率大提升的决定》(下称《决定》),号召全市上下在改革开放40周年新的历史起点上,高举改革开放旗帜,重铸特区精神,再燃改革激情,推动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效率大提升,勇立潮头,开拓进取,奋力推动新时期珠海的“二次创业”。

2018年4月26日“珠海英才计划”出台

2018年4月24日,珠海举行人才新政新闻发布大会,宣布出台《关于实施“珠海英才计划”加快集聚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的若干措施(试行)》,由16条举措组成的珠海人才新政被誉为“珠三角最优人才政策”。其中,珠海市区两级财政每年为人才花钱将突破25亿元,珠海亦在全国首创赠送住房50%产权给人才的举措。

2018年9月20日强台风“山竹”袭击珠海


2018年9月16日,强台风“山竹”掠过珠海。“山竹”是历史上登陆广东的台风中造成陆面大风影响范围最广、大风影响持续时间最长、阵风风速最大的台风。防御“山竹”期间,珠海共转移临险人员108059名。

2018年10月25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

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香港、澳门、珠海三地口岸正式打开通关大门,打开了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新未来。通关首日,约有共5万人抵达珠澳口岸人工岛,其中通关旅客约2万人。

2018年12月4日珠海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千万人次

2018年,珠海机场年旅客吞吐量首次安全突破1000万人次大关,跻身国内第34个千万级机场行列。珠海机场也由此成为当时全国两个位于地级市的千万级机场之一,也是国内当时唯一没有国际口岸的千万级别机场。

2019年2月21日举全市之力参与大湾区建设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公开发布,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方面作了全面规划。这为珠海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珠海举全市之力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2020年2月27日众志成城战“疫”情

2020年春,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珠海随即响应,在全省最早停止春节集市、花市、集会,全城战“疫”正式拉开,疫情成为一场全民牵动的防控阻击战。战“疫”月余,珠海98例患者中,56人出院,治愈率超过57%。

2020年8月19日横琴口岸新旅检区域启用


2020年8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一条新的“超级通道”——横琴口岸新旅检区域正式启用,“合作查验,一次放行”新通关模式让两地居民实现快速通关。备受瞩目的珠机城际轨道一期也于同日通车运营,从珠海市区到横琴更加便利,通勤时间仅需30分钟。

2020年9月3日揭秘“珠海造”AG600的“前世今生”

2020年7月26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成功实现海上首飞。作为我国“大飞机家族”之一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最多可载水12吨,能够在水源与火场之间多次往返投水灭火,单次投水救火面积可达4000余平方米。

2020年12月16日“珠海第一跨”洪鹤大桥正式通车

2020年12月15日,历经4年建设,洪鹤大桥正式通车,成为连接珠海东西部的又一条通道。洪鹤大桥在为珠海大桥分担车流量的同时,更担起承接港澳创新资源外溢,促进珠江东岸与珠江西岸乃至粤西要素资源流通和生产组织分工的重任。

2021年10月21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运行满月

2021年9月17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管理机构正式揭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进入全面实施、加快推进的新阶段。运行满月,横琴新设立企业435户,其中,澳资企业64户。合作区注册澳资企业累计超4600户。

(以上时间为见报日期)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林郁鸿 刘梓欣 吴冠霖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