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珠海正处于重大历史机遇期,在全市一盘棋的大局下,珠海各区有何新担当、新思路、新举措?在珠海市第九次党代会期间,珠海各行政区主要负责人接受南方日报、南方+专访,畅谈珠海各区未来发展方向。
香洲区委书记李伟辉: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实现能级量级跨越提升
作为珠海主城区,香洲区拥有全市最好的产创基础、宜居环境及基础教育资源,是珠海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香洲区委书记李伟辉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表示,未来五年,香洲区将抢抓“四区叠加”的历史发展机遇,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能级量级跨越提升,力争到2025年经济总量突破2600亿元,打造创新、平安、幸福、美丽香洲。
南方日报:在听完党代会的报告之后,您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
李伟辉:我和代表们交流,大家都有一个共识,这份报告非常实在。报告总结了过去五年珠海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取得的成绩,也明确指出了珠海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同时明确了珠海今后五年要勇担使命、加快发展、当好尖兵,提出了一系列操作性很强的工作举措。坚信在市委的带领下,香洲区一定能扎扎实实地完成工作任务,一项一项抓好落实,将美好蓝图、群众期待转化为精彩现实。
南方日报:作为珠海主城区、首善区,香洲区在全市发展大局中具有支撑作用。香洲区如何贯彻落实珠海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接下来有哪些发展新思路、新举措?
李伟辉:香洲区未来怎么做,我觉得就是一个“干”字,实干的“干”。报告提到“产业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为要”的工作总抓手,围绕“产业第一”,提出建设一流产业集聚区。
香洲区内有南屏科技工业园,园区面积逾7平方公里,今年园区产值预计突破1000亿元。下一步,香洲将全面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商务活动和优质生活保障水平,让园区集聚能力更强,让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更好地发展,把南屏科技工业园打造为珠海市一流的园区,甚至是珠三角一流的园区。
我们有个“小目标”,努力争取三到五年南屏科技工业园达到2000亿元年产值。从前期的调研上,我们已经看到了希望,信心很足。因为在园区内,有约160家企业最近三年都在快速发展,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创新型企业。未来,除了积极引进新的项目外,香洲区还要集中火力、集中资源,让这些已经在香洲扎根的企业快速成长起来。
在用地规划上,因为香洲区土地资源不多,我们希望走一条“零新增用地”的工业发展路子。香洲区已经出台政策,鼓励企业拆矮建高、拆旧建新、“工业上楼”,支持通过新建、改扩建等途径实施“工改工”项目。
南方日报:除了园区建设,在创新发展、建设人才高地上,香洲应如何落实?
李伟辉: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香洲区在教育、医疗、交通、生活环境上都具有比较优势,现在要抓的就是把园区的功能配套进行完善。
上个月,为了满足一些上晚班的企业人员需求,香洲区在原有公交的基础上开通了智能通勤车。目前,香洲还在谋划建设园区生活配套中心,在园区周边建设公园,人才公寓也已经投入配租。
人才公寓上,香洲区有个特点,就是尊重用人单位、企业的意见,给予贡献大的、创新能力强的企业一定名额,由企业进行分配。之前香洲提出,两年拿出不少于2000套人才公寓,实际上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人才政策上,今年我们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政策,引进了上百个高科技项目。接下来香洲区将加快集聚创新人才,实施好“香山人才计划”,大力培育和引进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先进理念和管理水平的创新创业团队。总之,要让天下英才喜欢香洲,在香洲开心地生活、充满信心地创业,打造湾区人才高地。
南方日报:对于这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香洲区还将从哪些方面发力,将蓝图转化为现实?
李伟辉:珠海今后五年地区生产总值的目标是超过6000亿元,这符合我对“加快发展”的理解。除了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此次报告中还提到大力发展都市经济,这是香洲区的强项。
今年前三季度,香洲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量、增速排全市各区第一,增长23.9%。一方面是因为新的综合体投入使用,另一方面是统计工作在不断规范完善。我们注意到这方面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未来香洲区还要打造一批高质量消费集聚区。
此外,作为珠海主城区,香洲区要不断发展和改善民生。教育方面,由于珠海近几年人口增加较快,公办学位供给还是有所不足,仍需加大供给力度。基层医疗服务上,香洲区人民医院和香洲区第二人民医院未来几年要完成改扩建,提供更多优质医疗资源。
除了教育和医疗,未来五年,香洲将大力提高就业岗位的数量和质量,多措并举拓宽就业渠道,让企业需要的人才和香洲可以提供的人才进行更好地匹配。通过更高质量、更加充分的稳定就业,创造财富、增加收入、促进消费。
金湾区委书记梁耀斌:
做大规模做强质量
加速迈向“工业强区”
近年来,位于珠海西部的金湾区,在产业、交通、城市等领域迎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并提出了力争打造珠海的产业中心、交通中心、城市新中心“三大目标”。当下,金湾区的区域发展有何新机遇?金湾区委书记、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梁耀斌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表示,坚持“工业立区”“智造强区”的金湾将通过做大规模、做强质量,加速迈向“工业强区”。
南方日报:听完党代会报告之后,您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
梁耀斌:报告立意深远,内涵丰富,科学总结了过去5年的成绩,同时也坚定了我们迈向新的5年的决心和信心。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明确了未来5年工作的总抓手:“产业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为要”,既切合实际也很接地气。特别是“产业第一”,明确了实体经济是地方持久发展的最重要动力源泉。相信珠海通过紧抓先进制造业发展,将有望成为产业发展新的动力源和增长极。
南方日报:未来5年,金湾区将会迎来哪些机遇?如何通过实际工作推进落地?
梁耀斌:报告提到珠海面临着“四区叠加”的前所未有重大机遇,对金湾来说同样如此。
首先在产业方面,珠海要抓住“产业第一”,建设产业强市,金湾有潜力、有条件力争成为产业中心,产业主阵地的角色将进一步显现。按照珠海推进实体经济发展的相关部署,金湾将围绕产业链龙头企业,持续补链、延链、强链,打造规模体量更壮大、产业结构更优化、竞争优势更明显的“4+2+1”金湾特色现代产业体系。
其次,要抓住珠海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机遇。如发挥好机场、高栏港的“双港”联动效应。在接下来加快建设的一批重大交通项目中,如金海大桥、金港大桥、香海大桥西沿线等,基本上都与金湾密切相关。产业和城市布局的拉开,必须要有交通的支撑,而连通珠海东西两岸的重要区域就是金湾。
在建设民生幸福城市方面,金湾要力争成为珠海城市西拓的主空间,全面拉开新一轮城产融合建设大幕,高起点规划、建设、管理航空新城、滨海商务区、平沙新城三大城区。目标是到2030年,金湾全区人口达到100万人,全面提升教育、医疗等城市配套服务,成为宜居幸福样板城市。
南方日报:在珠海的工业版图中,金湾扮演着重要角色。下一步,金湾还要如何迈向“工业大区”“工业强区”?
梁耀斌:金湾区工业产值今年预计为2100多亿元,占珠海全市超过四成。尽管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但目前金湾区与达到“工业大区”和“工业强区”的标准都仍有一段距离。未来,从工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做大规模、做强质量,应同步推进。
按照完善产业链、加快集群化的发展思路,金湾将在支持龙头企业的同时,服务好产业链配套企业,通过科技创新、金融支持和人才政策等不断提升产业链整体水平。在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当中,将落实好重点项目招商引资责任制,促进形成加快建设、加快落地、加快投产的机制。目的是要让龙头企业“顶天立地”,配套企业“铺天盖地”,提升整个产业的集聚程度。
在承接产业的空间载体方面,要为加快项目建设创造条件,缩短从项目签约到建设、开工投产的时间,做到“地等项目”,而非“项目等地”。同时,要加快完善园区内的生活配套、科技研发条件、产学研环境等,实现高水平的产城融合。加大力度引进“大院”“大所”,推动传统产业集群的数字化自动化转型。
南方日报:未来的金湾有望成为承载珠海人口流入主阵地的角色,在城市发展和民生配套方面,有何统筹安排?
梁耀斌:金湾是整个珠海在珠江口西岸城市延伸的主空间。多年来,珠海形成了东西“双城”的格局。发展起步较早的东部香洲老城区空间已比较有限,整体进入完善功能、提升品质、精细化管理的发展阶段。从整个珠海的城市格局来看,拓展新的空间,金湾应担当起任务使命,力争打造成为幸福标杆城市、美丽宜居城市、创新创业城市。
首先,是持续完善航空新城、平沙新城及滨海商务区的建设,对过去旧的规划概念和功能定位进行更新,提升标准档次,要处在更高的定位、更大的格局上去研究思考建设新城区。如航空新城、滨海商务区都要按照新的西部城市标杆要求去打造。
其中,航空新城建设在数年间已经初具规模。接下来,在城市配套方面,还要对文化氛围、商业服务氛围进行不断提升,补齐短板。通过加快对艺术中心、歌剧院、音乐厅、科技馆等项目的建设,以完善整个城市的功能配套,加快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空间。
斗门区委书记苏虎:
打造横琴粤澳
深度合作区战略拓展区
珠海市“十四五”规划提出,将立足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和支持澳门长远发展需要,把横琴周边一体化区域、鹤洲南区域以及珠海西部地区作为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拓展区域。
作为珠海经济特区的重要一极,同时也是全市陆地面积最大的行政区,珠海市斗门区提出,将把斗门作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战略拓展区谋划打造,发挥斗门的空间优势、生态优势、产业优势,为珠海支持配合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推进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南方日报:中国共产党珠海市第九次代表大会报告总结了珠海过去五年发展、描绘了未来五年发展蓝图,可否谈谈在听完报告之后最直观的感受?
苏虎:这是一份政治站位高、大局观念强、工作措施实,是一份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好报告。
报告第一大部分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取得的成绩,为我们今后发展坚定了信心、夯实了底气。报告第二大部分明确指出珠海发展存在的问题,为我们今后发展找准了不足、发现了差距。报告第三大部分明确提出奋斗的目标,即“三个勇当”和“七个努力成为”,为我们今后发展指明了清晰方向。报告第四大部分明确提出十项重点任务,具体实在,为我们今后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报告最后一大部分,明确提出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前提是加强党的建设,为我们今后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
南方日报:中国共产党珠海市第九次代表大会报告内容十分丰富,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党代会报告,您会用什么?
苏虎:我认为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应该是“加快发展”。不论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还是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建设,最重要的一点仍然是加快发展。可以说,加快发展是珠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永恒主题。
其次,报告中提出珠海面临实体经济总体规模不大不强、东西“双城”发展格局尚未成型、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区域发展不平衡、民生领域还有短板等问题,所有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发展问题,只有加快发展才能解决发展中面临的一切问题,才能勇担使命、当好尖兵,高质量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才能更好支持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
最后,报告中11个方面的成绩总结、7个方面的发展目标、10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贯穿始终的依然是加快发展。只有加快发展,才能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跨越;只有加快发展,才能把既定奋斗目标变成现实;只有加快发展,才能把确定的重点任务顺利完成。
南方日报:作为珠海经济特区的重要一极,斗门区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同时也是珠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接下来斗门区将如何落实报告提出的发展目标?
苏虎:接下来,斗门区将按照市第九次党代会部署要求,从五个方面抓好贯彻落实。一是用好重大机遇,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是珠海经济特区建立以来里程碑事件,也是斗门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斗门的广阔空间最有条件为合作区的高端产业提供生产、制造、服务保障,我们将按照报告要求,努力打造合作区战略拓展区。
壮大实体经济方面,斗门区将借助富山工业园土地资源丰富、企业资源承载力强、产业发展空间大的优势和智能制造经济开发区的良好产业基础,加快推动新青科技工业园升级改造,大力培育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企业,凝聚起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同时,作为珠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斗门区将坚持农业三产融合发展,发挥斗门作为乡村振兴主战场作用,做好“一条鱼”文章,打造乡村旅游风貌带,加快将农产品变成商品、将商品变成品牌。
另一方面,鹤洲高铁枢纽的规划建设为斗门区带来构建“大交通”的历史机遇。斗门区将站在全市、全省的高度全力配合好市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强化与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硬联通”,推进珠海莲洲通用机场二期扩建,实现斗门交通质的飞跃。
最后,斗门区还将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抓好党建三年行动计划落实,严格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构筑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蒋欣陈 董谦君 刘梓欣 王韶江
【摄影】关铭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