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珠海新闻 > 正文

珠海:奋楫前行,非凡蝶变


从南海之滨到万山群岛,从亿吨大港到“千万级”枢纽机场,珠海大地处处涌动着干事创业、跨越发展的热潮。

十年间,珠海不断攀登,奋楫前行,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歇。从横琴起笔着墨,以港珠澳大桥勾勒轮廓,跳脱局限、超越梦想,珠海逐渐蝶变成长为一座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发展的格局不断打开、放大,城市的坐标不断翻涌、向上。

青春之城,活力之都,勇立潮头,再登高峰。过去十年,珠海产业经济飞速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民生福祉显著改善,居民幸福指数持续攀升。当前,珠海正坚持“产业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为要”的工作总抓手,奋发有为、勇担使命,不断增强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后劲,把经济特区“金字招牌”举得更高、擦得更亮。

一幅幅新时代的非凡画卷,正在珠海这片土地上奋力铺展。

探路 

从“新特区”到“新引擎”

国庆假期,拱北口岸人头涌动,全国游客纷至沓来。广场正前方,“珠海经济特区好”七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格外亮眼。

经济特区,意味着敢为人先的气魄,肩负着改革创新的使命。十年来,改革开放大潮滚滚,特区建设万象更新。珠海深知,要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的发展,就必须牢牢把握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用改革开放增添发展动力、增创发展优势。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肩负使命,整装再发,珠海开拓了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从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杀出一条血路”的决心开拓“新特区”,到在人才资本引进、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建设管理等领域先行先试,率先探索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再到从根本上破除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弄潮”十年,珠海已然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一座青春之城、活力之都,一跃成为内地唯一与港澳同时陆路相连的城市,正成长为广东省又一重要“新引擎”。

如果说,聚光灯下的横琴岛,是“新特区”故事的恢宏起笔,那么港珠澳大桥通车、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启幕,则是珠海加速迈向新征程的精彩演绎。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澳珠极点被赋予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的使命,成为湾区重要一极;2021年3月,《关于支持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意见》印发,珠海经济特区建设迎来崭新起点;去年9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正式揭牌运行,粤澳合作进入全面实施、加快推进的新阶段。

探路、蝶变、跨越、转型……如今,时光的聚光灯再次探照珠海。面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粤港澳大湾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四区”叠加机遇,珠海经济特区的地位、方位、定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珠海,正以破局起势的力度和决心,推动改革开放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跨越 

从“小而优”到“强而美”

2012年12月29日11时28分,一辆满载3000吨煤的货运列车从珠海高栏港出发,缓缓驶向京广线江村编组站,标志着广珠铁路正式投入运营;两天后,31日8时30分,D7610次客运列车准时由珠海站驶出,成为广珠城际铁路全线贯通后的首发列车。

一客一货“双龙”贯通,让珠海彻底告别“路无寸铁”的历史,改写了珠海“交通末梢”的尴尬处境,珠海的区位优势、投资环境、产业格局、发展腹地等,也随之焕然一新。2021年,广珠铁路实现全年货运量1270.4万吨,再次刷新开通运营以来全年货运量历史最高纪录。

要大要强,珠海的梦想远不止于此。此后十年,珠海内外发力,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越织越密。

伶仃洋上,长虹卧波。2018年10月24日,“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通车运营。这座传奇般的世界级跨海大桥,把珠海通往世界的崭新通道刻进了历史。

由此,珠海的城市发展格局豁然打开、放大,积蓄已久的发展动能迅速释放,催生了一场又一场“大基建”热潮。从“东接西拓南进北联”到“一核一极双中心多组团”,再到完善东、西“双城”架构,加强“双城”联动融合,加快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引领带动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发展……珠海城市发展能级量级不断“拾阶而上”。

事实上,要打造现代化、国际化的特区新面貌,“三分靠建,七分靠管”。

“烂路修好了,破井盖换了,危墙加固翻了新,一路的邋里邋遢也清干净了!”9月1日,面对焕然一新的南沙湾路,市民张留有激动赞叹。

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当下,珠海正进一步加强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力争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以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通过着力补齐硬件设施短板、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强化文明行为引导,用“一针一线”把城市建设得更美好。

改造提升拱北口岸、珠海大道、机场东路等一批城市重要节点,完成主城区道路“白改黑”和情侣路沿线沙滩修复工程;加大对乡村、海岛的基础设施投入,“三清三拆三整治”全面完成,“厕所革命”入选全国典型范例,主要海岛与市区用电同网同价、民生用水同城同价……过去十年,珠海城市品质有了新提升,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了新跨越。

城市功能全面提升,特大城市框架全面拉开,东西部区域发展更为协调均衡,城市治理更精细、更智慧、更有温度,一张“城市跨越”的新蓝图愈发清晰,珠海迈向“大而强”“强而美”的步伐更加坚定。

筑梦 

从“小渔村”到“幸福城”

2012年,来自湖南的胡明毅在前山河东岸买了一套江景房,实现了自己的心愿。但美中不足的是,打开窗户时,他常常会闻到河边飘来的臭味。

前山河是流经珠海市区内唯一的淡水河流,被称作珠海的母亲河。为给市民一个水清、岸绿、景美的环境,2013年,珠海提出实施“前山河流域环境综合提升工程”。自此的十年间,一轮又一轮母亲河“保卫战”接连打响。如今,前山河总体水质逐年趋于好转,今年上半年,前山河石角咀国考断面水质均值为Ⅱ类,已达到国家、省下达的考核目标要求。

前山河的全面整治,可以视作美丽珠海行动的序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凭借“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珠海成为全国唯一以整体城市景观入选“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的城市,连续多年获“中国最宜居城市”称号,并获得“中国十大魅力之城”“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美誉……

人民的幸福感不只来自于环境的美丽宜居,更来自于身边的点滴温暖。2021年以来,珠海通过收集民意、实地调研,精准实施一系列“民生微实事”,过去一年,已累计投入3.15亿元,解决了6940件“急难愁盼”,把实事好事办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幸福还源自于市民日益丰富的文化生活。近年来,珠海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依托深厚的城市文化底蕴,大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文化强市,全力打造区域文化高地。目前,珠海已基本形成市、区、镇、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市每万人拥有室内公共文化设施面积约1400平方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文化是贯穿城市发展的灵魂和底色。十年间,从珠海大剧院到珠海博物馆,从唐家会同古村到斗门毓秀书房,再到珠海最美、面积最大的金湾图书馆,一个个文化新地标拔地而起,既延续了珠海的人文积淀和脉络,也串起了这座青春之城、活力之都的“艺术珠链”。

云程发轫,万里可期。站在历史新起点的珠海,将朝着全力支持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高质量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目标奋勇前进,勇担使命、加快发展、当好尖兵。迎接下一个十年,珠海将继续迸发出青春梦想的力量,努力谱写新时代珠海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珠海大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文化强市。图为广东省实验中学珠海金湾学校的学生在开展校园活动。

珠海大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文化强市。图为广东省实验中学珠海金湾学校的学生在开展校园活动。

勇当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核心城市

作为内地唯一与港澳陆路相连的城市,珠海地处广东“核”“带”交会点,是各类要素资源加速汇聚扩散的重要节点。展望未来,珠海将充分发挥跨江通道带来的区位新优势,进一步增强城市承载力和辐射力,携手推动环珠江口“黄金内湾”建设,在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中勇当辐射带动珠江西岸加快发展、促进东西两岸融合互动的核心城市。

在推动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桥上寻求突破。珠海提出,将充分发挥港珠澳大桥“一桥连三地”、辐射粤西乃至大西南地区的轴带作用,努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门户枢纽;配合推进“澳车北上”“港车北上”政策以及深圳方向车辆借道香港通行港珠澳大桥等核心政策尽快落地;积极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深化两地在机场运营、商贸物流、专业服务、科技创新等领域交流,探索共建高端航空产业集群;拓展珠澳港合作新空间,探索推进大桥经济区建设。

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上主动作为。珠海提出,将联合深圳共同推进深珠合作示范区建设,深入推动深珠通道研究论证,做好规划衔接、政策对接和产业承接,促进东岸资源要素向西岸辐射外溢和延伸布局;强化区域创新联动,推动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协同发展,更好链接国际高端创新资源、汇聚创新创业人才与团队;率先复制推广广东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全方位拓展与横琴、前海、南沙片区的产业合作、创新联动、资源共享,携手构建环珠江口自由贸易通道。

在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建设上引领带动。珠海提出,将全面深化珠中江阳合作,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领域实现更紧密融合,打造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典范;加快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黄茅海跨海通道、珠肇高铁珠江段加快建设,力争深中通道珠海连接线尽早动工;促进区域产业协同发展,高标准开发建设广东省(珠海)大型产业集聚区,持续深化珠海阳江产业合作共建,高水平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产业,共同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打造“活力之都”文化新名片

珠生于贝,贝生于海。

9月的最后一天,香炉湾畔,野狸岛旁,“日月贝”歌剧厅星光熠熠,数千名观众聚集而来,见证首届珠海艺术节的盛大开幕。

“珠海,因海而生,向海而兴。这里是开放前沿,湾区门户;这里是青春之城、活力之都……”伴随着沉稳有力的旁白,开幕演出《珠海的故事》歌舞诗拉开了珠海艺术节的序幕。

从舞蹈《香山古韵》到粤曲《赞歌声声》,从歌曲《天下英雄》到短剧《珠海正青春》,一出出昂扬大气、灿若诗画的表演,带现场观众走进了美轮美奂、情感浓郁、意境深远的艺术世界。

金秋时节的一场艺术盛会,让珠海沉浸在浓厚的文艺氛围之中,为这座“青春之城、活力之都”增添了无限亮色。

举办艺术节,是一座城市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象征之一。2021年9月30日,首届珠海艺术节精彩启幕,贯穿着“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这一主题,名家名团云集、本土原创惊艳、免费文化沙龙……在为期一个月的艺术时光里,14台18场精品舞台演出、5场主题文化沙龙,以及15部百余场国产优秀电影展映活动落地开花,吸引市民群众近10万人次。

一系列经典与创新交织的演出,引领着珠海市民的艺术审美不断升华,充盈着这座城市海纳百川的文化特质。

让艺术服务市民,是珠海艺术节鲜明的承诺。艺术节作为一场珠海文化嘉年华,更重要的是吸引越来越多的市民群众走进“艺术朋友圈”,打造“全民进剧场 全家看大戏”的文化生态。

家住横琴的刘平夫妇常常一家四口到珠海大剧院、华发中演大剧院“做客”。“虽然孩子年纪还小,但一些舞蹈动作、语言表达等,可以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感受艺术的美感。”刘先生说。

据介绍,珠海艺术节是珠海加大城市文化品牌培育、实施高品质文化供给工程的重要举措,将为珠海打造更高水平的文化强市、建设区域文化艺术中心,推动珠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提供更有力支撑。

如今,以城市命名的珠海艺术节,正成为一张崭新而闪亮的文化名片。据悉,第二届珠海艺术节计划于今年10月28日至11月28日举行,将坚持文化惠民,进一步丰富艺术节门类形态,全力聚合国内优质文化艺术资源,着力打造舞台艺术精品展演、美术作品主题展览、澳门艺术展览展演、青年艺术展览展演和纪录电影展映等五大板块。

珠海正全力打造区域文化高地。图为首届珠海艺术节上的精彩演出。

珠海正全力打造区域文化高地。图为首届珠海艺术节上的精彩演出。

●产业经济飞速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1503.81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881.75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32978.21元增加到2021年的61390元

全社会用电量从2012年的117.47亿千瓦时增加到2021年的218.21亿千瓦时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常住人口从2012年的158.26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246.67万人

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2012年的16.12平方米增加到2021年的22.18平方米

城市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从2012年的54.3万吨增加到2021年的112万吨

●民生福祉显著改善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2012年的212.15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786.66亿元

全市各级各类普通学校(包括幼儿园、所)从2012年的427所增加到2021年的661所

全市医疗卫生机构从2012年的638个增加到2021年的1046个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刘梓欣

【摄影】关铭荣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