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发敲打表情是什么意思?今天新浪微博平台上的一则热搜让微信表情再次成为热门的舆论话题。
3月31日,潮州枫溪中学的一名学生在班级微信群里,询问作业题如何做的时候发送了两个敲打的表情。随后,老师在群里批评学生,表示该学生发送“敲打”表情有殴打自己的念头,认为学生缺乏家教并责令其写一份检讨。
这名老师同时在群里@所有人,表示发送该类表情是无法令人接受的,未来社会是法治社会,人与人之间要礼貌相待,不能像该名学生一样有基础素质问题,他为这名学生的行为感到悲哀。
今天,这段在微信群里的对话被媒体完整曝光,并登上微博热搜话题。在媒体报道中,当事老师与学生通过微信私聊已经达成理解,双方消除误会。该校副校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老师理解中,“敲打”表情有攻击倾向,认为学生是要打他。同时,该副校长还指出,在潮州许多人都认为微信中“敲打”的表情有敲打对方的意思,是不礼貌的。
在这件事上,网友的看法则不太一致,有的网友认为这是一场无聊的误会,有的觉得老师过于苛刻严格,有些“道德绑架”。
对此,你们怎么看?
1、你觉得发哪个表情最易产生歧义?(可多选) 微信 咧嘴露齿笑 破涕为笑 一脸不开心 有点失望 有点释然 露齿大笑 非礼勿视 刀 兔女郎 2、对于此事你持什么态度 老师批评教育得当 老师反应过激 学生举动太过随意 不宜上纲上线 师生交流应更加与时俱进 提交
地方快评
表情事小,误会事大
今天,潮州一所学校的一名学生因发了一个微信表情受到老师批评的事情被网友广泛讨论,话题阅读量更是在短短1小时内突破1.1亿。
在小南看来,这件事情其实很无聊,并不是足以引起公众聚焦的大事。然而,就是这么一件小事却能够引起热议,原因可能就在于那份误会。归根结底,许多网友注意的并非事情本身,而是为什么师生之间会产生这样的矛盾。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师生本该是学校中最重要的关系,老师对学生知根知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会文化开始有了鸿沟,出生年代的不同,也让各自的群体在接受某些事情上,有了歧义。如何化解这份歧义,无外乎“沟通”二字。多沟通,多理解,多把生活的点滴分享给对方,只有这样,师生的关系才会更加和睦,也更能让学生圆满完成学习任务。
【记者】韩安东 吴思旻
【视频】澎湃新闻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