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一名有30年党龄的潮绣艺人,用双手创作出一系列红色题材的潮绣作品,向建党百年献礼。”近日,在潮州市中山路郡城义仓艺术家驿站里的工作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绣技法传承人李晓丹手持绒线银针,用灵巧的双手,细细勾勒手中的《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这是她首次尝试“剪纸绣”,用潮绣独特的立体垫高绣法表现剪纸,一针一线创作而出的系列红色作品之一。
“和大家重温经典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一同感悟革命先辈的家国情怀。”李晓丹向笔者展示一幅幅已成型的潮绣作品——《红船启航》《南昌起义》《井冈会师》《开国大典》《独立自主》《改革开放》《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等。作品以大面积红色铺开,人物形态各异,线条优美流畅,纹路层次清晰,虚实结合。
自12岁起,李晓丹便跟在母亲卓桂芬旁学习潮绣,目前卓桂芬是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近年来,李晓丹不断尝试将潮绣的元素融合进时代的潮流里,结合当下热点创作出极具特色的潮绣作品。去年疫情期间,李晓丹创作《众志成城 共抗疫情》潮绣作品,用双面绣展现医护人员、人民警察和解放军战士奋战在防疫一线的姿态,表达其敬意。该作品被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收藏。在复工复产阶段,李晓丹创作了立体垫高潮绣《春暖花开 果香鸟欢》《月光光》,作品利用金线、银线及绒线混合绣,结合纸丁、绒丁绣制而成。其中,作品《月光光》入围中国脱贫攻坚民间艺术展。
“潮绣要紧贴时代,让作品发出时代的最强音,弘扬主旋律。”李晓丹称,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她从去年开始便决定要以此为主题创作一系列潮绣红色作品,把爱党、敬党、颂党之情融进绣品中。
“红色是革命的颜色,是奋斗的颜色。传承红色基因,是我们非遗传承人的一份责任和义务。”李晓丹称,她一开始就为作品定下了红色基调,在看到有朋友创作一系列红色经典故事的剪纸后,她倍感震撼,也激发创作灵感。李晓丹称,通过潮绣来表现剪纸,让两者结合起来,创新一下艺术表现形式,是一种新的尝试。
怎么更好地运用潮绣的技法来绣好红色题材呢?这对李晓丹来说也是全新的考验。李晓丹介绍称,传统潮绣讲究“饱饱满满通通透透”,因此大部分潮绣作品大量运用金线、银线、绒线,但她这次做了大胆的突破和创新。首先是在绒线的选择上,李晓丹利用潮绣特有的一种材料“绒丁”,即用宣纸卷成的不同直径大小的纸丁、再结合需要绕上不同颜色绒线成“绒丁”,选用红色的绒丁作为主基调,以此强化刺绣作品的立体感。
“剪纸是在物件上做减法,刺绣是在做加法。”李晓丹称,她不断寻找二者结合的最优呈现方式。于是,她首次尝试“剪纸绣”,用潮绣独特的立体垫高绣法,用线条来勾勒人物故事,用潮绣来表现剪纸。此外,她还用樟木装裱作品,以古朴方式表达红色主题。“即便是樟木上的原皮也得到保留,寓意中国共产党奋斗历史中艰苦奋斗,披荆斩棘。”李晓丹说。
“非遗传承要见人见物见生活。”李晓丹表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绣技法传承人,她希望用潮绣结合时代,创作更多喜闻乐见的作品。特别是在建党百年之际,结合红船启航、井冈会师、秋收起义、百万雄师过长江等重要历史节点,和大家重温经典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一同感悟革命先辈的家国情怀,感受他们用青春芳华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全媒体记者】纪金娜
【实习生】董志豪 吴嘉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