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潮州新闻 > 正文

潮州枫溪:瓷都龙头 奋勇争先


1

商圈社区,一个个党建阵地凝聚活力;城乡之间,一幅幅生态画卷徐徐展开;工业区里,一条条陶瓷自动化生产线加速运转;革命旧址,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枫溪大地上,新的篇章正在开启。

中国瓷都在潮州,潮州陶瓷看枫溪。枫溪有着1300多年的陶瓷生产历史,拥有陶瓷生产及相关配套企业5000多家,是潮州乃至全国重要的陶瓷产区。当下,通过建链、强链、补链,枫溪展现龙头担当,充分激发陶瓷产业新活力,助力潮州打造千亿陶瓷产业集群,擦亮“中国瓷都”品牌。

破旧立新拥抱发展,聚势谋远终迎蝶变。站在“十四五”的新征程上,潮州市枫溪区正朝着加快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打造“产城人游”深度融合发展的中心新城区目标阔步前行,全面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和潮州市委“1+5+2”工作部署,聚焦区委“1+2+3”工作安排,为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贡献枫溪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党建领航 激活城区发展源动力

在枫溪区委提出的“1+2+3”工作安排中,党建引领处于“1”的统领位置。枫溪区通过聚焦党建引领,锤炼“硬度”锻造基层党组织堡垒,拓展“广度”扩大党组织工作覆盖面,确保“纯度”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着力推动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近年来,枫溪扎实抓好基层组织整顿优化,软弱涣散党组织得到持续整顿,去年,枫溪区槐山岗村、堤头村软弱涣散整顿工作被评为“优秀”,蔡陇村、前进村整顿成效“达标”,整体实现转化提升。此外,基层党组织设置进一步优化,全面完成农村、机关等领域的党组织优化设置工作。

“两新”组织是基层党建工作的新领域。在民营经济活跃的枫溪区,53个“两新”组织蓬勃发展。全市首个商业综合体商圈党组织财富中心商圈党支部成立,打造全市首个非公快递行业党组织顺丰速运党支部,引导税务、市场监管、银行等8个共建单位开展“一岗三训五活动”……这是枫溪“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亮眼成绩。

在枫溪区南苑社区红色物业服务站,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开展宣讲。

在枫溪区南苑社区红色物业服务站,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开展宣讲。

此外,枫溪在南苑社区打造了红色物业服务阵地,并开设“红色故事会”和读书角,持续发挥凝聚党员力量、服务群众的作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同时,积极引导党员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活动。这里已经成为社区党员活动主阵地、在职党员报到地、党建共建实践地和联系服务群众核心地。

“党建+创新驱动”助推企业转型发展,“党建+新业态”注入行业发展动力,“党建+商务楼宇”跨界整合创新资源,“党建+社区服务”共建和谐城区……枫溪区坚持组织覆盖和服务引领,努力推进“两新”组织“双同步”,推进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创新措施,聚力打造、培育一批全省党建示范点和优秀党务工作者,不断开创“政企联动、党业共融”新局面,有力推动城区转型发展提质升级。

基层党组织是由千千万万个党员构成的,筑牢基层堡垒,需要打造更多的“精兵强将”。枫溪正处在“破旧立新、转型发展”的重要关口和“激流勇进、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更需要强化党对基层组织的全面领导,在城市更新再造、环境综合治理、乡村振兴等方面突显基层干部的责任与担当。截至今年1月26日,枫溪区在全市率先完成全区32个村(社区)“两委”换届。

“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要时刻把群众的冷暖装在心里。”今年3月,在枫溪区新一届村(社区)“两委”干部培训班的开班动员会上,枫溪区委书记吴维凯为新一届村(社区)“两委”干部上了“履新第一课”,要求村(社区)“两委”干部认清新形势、聚焦新任务、学好硬本领、当好掌舵人。

党员活力先锋亮化工程是枫溪党建的创新项目。在枫溪,党员亮身份、亮作为已成常态。在乡村振兴、环境整治、文明倡导等工作中,党员活力先锋的身影随处可见,成为枫溪区党的建设的一张靓丽名片。

生态为笔 勾勒美丽枫溪新画卷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是殷殷嘱托,也是潮州的发展目标。枫溪坚持将创文创卫工作、枫江流域整治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持之以恒出重拳、用实招,着力推动城乡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提升。

今年5月,枫溪区启动深化实施村道“路(巷)长制”管理模式,在各村道安装“路(巷)长公示牌”,由村(居)干部任路(巷)长,令每条街道都有“监护人”,推动路(巷)创建工作由治标向标本兼治转变,由环境秩序整治向品味内涵提升转变。

这是枫溪开展创文创卫工作的一大创新举措。近段时间来,枫溪区动真碰硬,直面环境卫生顽疾和城市发展堵点,组织动员全区各级各单位和广大干部群众,全力出击持续开展专项整治提升行动。

在池湖村,一条条“断头路”“断头巷”接连打通;在如意市场、宫前市场,“门前三包”得到真正落实;在云步村大排沟,新设好的水蓝色盖板下,昔日的臭水沟如今不再黑臭……枫溪变被动为主动,变堵点为亮点,不断优化城区环境,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市场内整洁很多,通道比以前宽敞了!市民走进来买菜方便多了,我们做生意也更加舒心。”谈起如意市场的喜人变化,蔬菜摊位的商户王群汉不禁点赞。

潮州启动建设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黄敏璇 摄

潮州启动建设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黄敏璇 摄

枫江流域整治是枫溪区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在去年超额完成潮州市下达的新增配套管网建设任务的基础上,枫溪以“超常规推进、短平快建设、全方位治理”为抓手,全力配合省建工集团加快推进枫江流域水质提升工程建设步伐。

保护与治污并重,监管与执法并举。在水环境整体的污染防治工作上,枫溪区全面压实三级河长管河护河治河责任,全力提升河流水质,巩固防治成效。一方面,枫溪结合水环境综合治理,同时对工业污染、生活污水、农业农村污染加强监控,推动枫江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杜绝黑臭水体产生;另一方面,加强流域涉水企业环境监管力度,枫溪区印发了《潮州市枫溪区进一步强化污染源执法检查工作方案》等,以制度建设夯实监管责任。

在原有应急执法和日常监管的基础上,枫溪还强化突击执法检查,以开展部门联动、交叉执法、密集开展专项环境执法检查等为抓手,充分发挥在线监测和各办事处、村(居)生态环境保护基层网格化的管理作用,进一步扩大环境监管执法效应,实现辖区环境保护巡查监管全时段、全未端覆盖。去年,枫溪区共出动环保执法人员2522人次,检查企业896家次,采取停电措施23家次,实施查封扣押2宗,立案9宗,责令整改9家,行政处罚6宗,行政处罚金额17.8万元,移送行政拘留2宗。

枫溪结合“水岸同治”“两违两清”“清漂行动”“五清”等专项行动,全面组织对辖区12条沟渠进行清理整治,累计清理河流长度27.79公里、水域面积近35万平方米、水面漂浮物6097吨。同时,推进碧道工程规划建设,投入412万元完成总长约为1.2公里的“示范带”建设工程。

产城融合 铸就高质转型强引擎

作为“中国瓷都”的龙头,枫溪区聚焦“三个战略重点”,以智能智造为产业发展“开路”,以更新再造为城市发展“破局”,以乡村振兴为区域发展“赋能”,着力推动区域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从“家家捶泥,户户拉坯”到“智能工厂”机械化标准化生产,枫溪这座全国乃至世界陶瓷产业的领军产区已经迈向新的发展阶段。当下,5000多家陶瓷生产及相关配套企业集聚于此,在潮州全市致力打造“千亿陶瓷产业集群”的目标下,自主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着力点。

去年全年,枫溪全区共推动企业实施工业技术改造项目22个,完成投资3.62亿元,增长48.9%。截至今年5月份,枫溪全区完成工业投资2.7亿元,增长40.8%,其中技改投资1亿元,比重约为37%,区域智能制造水平不断提升,松发、四通、海鸿、汇丰、巨箭等一批规模以上智能制造明星企业不断涌现,并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区域中小微企业加大技改创新投入力度。

未来,围绕“打造千亿陶瓷产业集群”总目标,全面实施“建链强链补链”“合纵联横扶优”两大工程和“内外市场兼修”“开放合作共赢”两大战略,加大力度引进新品种、新材料和新技术,切实提升企业产品附加值和自主品牌影响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集群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

产业的转型升级为枫溪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引擎,而区域的更新再造则是为城区发展注入全新活力。

围绕战略布局,枫溪全面抓好规划管理,努力使区域更新再造提速推进、功能品质加快提升。今年来,枫溪动作频频,成功引进广东新南方集团、信基集团、广东新濠畔集团、中建四局等一批知名企业参与区域建设。

3月12日,“信基·潮汕商品全球采购中心”项目成功签约,未来将打造集商贸、展示、会展、电商、孵化、配套六大功能于一体的国际化产业展示交易基地。这一突破,让昔日闲置地重获“新生”,也标志着枫溪区加快破解历史遗留问题、盘活低效资源资产、推动城市更新再造迈出实质性步伐。

4月初,枫溪还举办2021年度重点建设项目启动、签约、动工、竣工仪式,全力推动总投资约68亿的20个重点项目建设,涵盖“三旧”改造、房地产、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通过做好协调、服务等保障工作,力推重点项目落地开花。随着资金、规划、用地等难题得到破解,枫溪整体的营商环境也得到优化提升。

田头何村将建成宜居、宜商、宜业的温泉旅游特色乡村。

田头何村将建成宜居、宜商、宜业的温泉旅游特色乡村。

枫溪还着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育新机。在田头何村,整体改造工作正持续推进,按照“整村改造、连片发展”思路,该村将全力打造“特色产业+文化体验+美丽乡村”的全域旅游新样板。在此基础上,按照“以点串线、以线成带”的思路,辐射延伸詹厝村、藏龙村、白塔村、槐山岗村、李厝村等村庄,形成带状连片发展的乡村振兴“示范圈”,打造“游学瓷都”精品旅游品牌。

强党建

阵地“红”起来 党员“动”起来

党史学习教育“热”起来、学习阵地“红”起来、党史知识“活”起来、党员干部“动”起来……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枫溪区在学习、教育、宣传、办事四方面下足功夫,以创新方式推动不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让学习成果落地见效,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百年党史既是一部鲜活的教科书,也是取之不竭的思想宝库。在紫凝轩等红色革命基地里,一场场宣讲深入人心;机关单位里,党史知识竞赛火热开展;社区里,党员自觉清理绿化带、打扫卫生死角;企业中、校园里,处处都有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的身影……枫溪全区掀起了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潮。

枫溪区建立了领导干部领学机制,以领导干部“示范学”带动广大党员“全面学”,推动党史学习教育“热”起来。枫溪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各级理论学习中心组的重要学习内容,分专题开展集体学习研讨;以主题党课、读书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学习;举办专题研讨班,发挥领导干部“关键少数”的作用,先学一步,学深一层,让领导干部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带头人。

为打通党史学习教育“最后一公里”,枫溪组建党史学习教育区委宣讲团,深入机关、学校、企业、农村、社区等开展党史专题宣讲活动,与基层干部群众开展面对面、互动化的座谈交流,将党史教育融入生产一线、融入群众生活。

“枫溪区26个村有19个村是革命老区村,其中有很多感人的革命事迹。”“英塘村的紫凝轩是抗日武装平原地下活动据点和秘密联络处。”……在枫溪区南苑社区红色物业服务站里,党史学习教育持续开展。台上,党史讲师生动讲述枫溪的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革命历史;台下,党员群众围坐在一起,认真聆听红色故事。

枫溪全区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

枫溪全区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

目前,枫溪已开展各类宣讲57场次,参加人数达1.1万人次。除了革命旧址以外,一个个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也成为了枫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红色基地”。

用心学党史,用情办实事。枫溪把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试金石”,引导党员干部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见行动、出实效。

优化营商环境、交通安全整治、枫江流域整治、创文创卫、乡村振兴……枫溪区通过聚焦群众关切期盼,积极问计问需于民,以六大重点民生事项为抓手,罗列“办实事清单”,梳理了办实事项目281个,目前已实施206个。

成绩单

2020年,枫溪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2.59亿元,较2015年增长20.9%。

“十三五”期间,枫溪累计落实企业扶持资金5543.3万元,2020年全区市场主体总数增至1.31万户,较2015年增长89.2%。

先后推动317户个体户实现“个转企”、17家企业实现“小升规”,认定市、区级“四梁八柱”民营企业69家次,2020年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2.85亿元,年均增长3.3%。

松发、四通、顺祥、长城等4家企业连续两年被评定为中国轻工业陶瓷行业十强企业。

截至目前,枫溪全区共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0家、市级以上工程研发中心和技术研发中心26家;推动企业实施工业技术改造项目108个,完成投资22.03亿元,累计帮助企业获国家授权专利4758项。

枫溪新建3个省级示范性公共法律服务室和1个个人调解工作室,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覆盖率100%,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在32个村(社区)实现全覆盖。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枫溪成功申报省级非遗传承保护基地3个,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个,市级非遗保护基地5个,“枫溪炭炉制作技艺”项目被评为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记者】许钰敏

【通讯员】赖继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