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正文

“走读河源红色村”系列报道① 东源县船塘镇老围村:“七•一五”保卫战所在地助力村民在家门口挣钱脱贫


开栏的话:

客家古邑河源红色资源丰富,这些资源是培育红色精神的摇篮,是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见证,是宝贵的历史财富。我省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保护红色资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强基层治理紧密结合起来,目的是打造一批红色资源丰富、时代特色鲜明、社会影响广泛的基层党建示范点和精准扶贫示范村。河源红色村建设初见成效,一批革命遗址和革命文物被重新发现修缮;不少老区贫困户得到政策、技术、资金支持,顺利脱贫……为便于读者了解河源红色村最新建设发展情况,南方+发布“走访河源红色村”系列报道。这些报道多为独家、原创报道。敬请垂注。


1948年,河源市东源县船塘镇老围村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土枪土炮战胜国民党反动武装一个营的进攻,取得老围村“七·一五”保卫战胜利。自1949年起,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该村都会举行庆祝活动,纪念历史,缅怀先辈英勇事迹。

七·一五保卫战遗址正在修缮。

如今,老围村着力挖掘红色资源,推动“红色村”建设与乡村振兴、精准脱贫、基层党建相结合,打造红色乡村旅游品牌,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脱贫致富。

七·一五保卫战遗址内墙、房间也在维修。

盘活红色资源开发乡村旅游

老围村是省定“红色村”。为盘活红色文化资源,老围村制定了整套“红色村”综合旅游开发方案,计划推出红色旅游线路。

目前,该村正在启动的红色项目工程共有6个,其中“七·一五保卫战”遗址保护和修复项目与“萝溪书院”改造项目已完成大部分工作;抗战支前老战士欧阳梅旧居、东江华侨回乡抗日服务团活动旧址、红色广场3个项目正在修缮或动工建设;红色长廊户外宣传栏已制作完毕。为讲好红色故事,老围村正在编写《红色船塘》《红色老围》系列丛书,并组建“红色故事”讲解员队伍。

七·一五保卫战遗址内墙、房间也在维修。

在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基础上,老围村还推出休闲旅游项目,分区域按层次规划乡村绿道、登山观光道等,其中有红色文化长廊、红色历史标志点、农事体验区、客家美食体验区等。

当前,老围村拟引资4亿元,发展光伏发电产业和现代农业。引进的润泰农副产品供应基地,首期拟开发400亩现代农业种植项目,引种桑果、水晶梨等,发展壮大腐竹加工厂、养牛户、养鸡户、养鱼户等专业户。

老围村新建的颐年园让16位五保户得以安享晚年。

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挣钱

老围村全村人口4360人,党员130人,属于革命老区,也是省定贫困村。在脱贫路上,绝不让一个乡亲掉队。在红色精神引领下,老围村党员干部定期慰问老党员、老干部和困难群众。2018年共慰问“五老”人员、革命烈属50多人次。该村新建的颐年园让16户五保户得以安享晚年。该村组建的老围小学敬老队定期帮助慰问颐年园五保户,该村党员对全村86户贫困户251人开展了全面结对帮扶。

老围村小学成为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基地。

在村党员干部的引导带动下,老围村投资200万元入股深圳市润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使村集体每年可获得2万元分红,每户贫困户每年可获得约4000元收入。该村还将成立老围村股份有限公司,整合各种合作社和种养大户资源,聘请专业人员管理公司,全村所有农户都可以土地或其它可量化资产入股,参与村集体经济活动。

老围村还将规划设计村标LOGO,让该村农副产品统一标识和质量标准,打造老围村特色产品品牌。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挣钱,集体脱贫致富。

【南方日报记者】蒋才虎

【见习记者】余佩

【通讯员】李成东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