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韶关新闻 > 正文

绿色环境建设进行中!武江区大力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


江湾镇湖洋村的大榕树枝繁叶茂。

走进重阳镇万候村,一棵巨大的榕树在池塘边。在江湾镇湖洋村,同样能看到一棵的巨大古树。这些古树,为附近村民提供了休闲散步、乘凉聊天、摇着扇子话家常的好去处。

近年来,武江区扎实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结合镇街环境整治提升,在镇区周边利用河流、道路绿化,创造优美绿色环境。

依托武江区全区97棵古树名木,建设西联赤水村“古樟园”、江湾胡屋村“古榕园”、重阳万侯村“绿美古树乡村”等古树公园,并通过对古村落、古民居、古树木的保护利用,使乡村历史文化遗存重新焕发活力。

根据《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广东省韶关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7)》,武江区制定了《韶关市武江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2018—2021年)》,提出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依托韶关市独特的生态优势和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构建结构完善的森林生态体系、健康的森林服务体系、绿色惠民的产业体系、繁荣的森林生态文化体系和健全的森林支撑保障体系,推动武江区在生态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武江区的目标很明确。”武江区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要从自身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传承出发,统筹推进国家文明城市、广东粤北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建设、城市绿化、乡村绿化美化等生态工程建设,同期在武江区江湾镇开展国家森林小镇创建工作。”

笔者了解到,武江区对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谋篇布局十分大气,整个行动方案强调“点、线、面”的有机结合,将融入近自然森林理论、森林康养等绿色、低碳现代城市发展需求,旨在建成“林水相依、林城相依、林路相依、林村相依、林居相依”的城市森林生态景观格局,以展现“山水岭南名城、宜居活力武江”的城市特色风貌。

武江区创森工作开篇华丽而高端,而具体的行动和落脚点却很踏实。

在推进森林生态体系建设方面,武江区将改造提升城区芙蓉山国家森林公园,新建韶州公园、林桥坑公园、滨江景观带、盆景山公园及其他区域公园和街旁绿地。

到2021年,将新增江湾森林小镇1个,新增西河岭南诗歌小镇1个,新增镇级公园7个;休闲宜居型小镇道路绿化率达到95%,生态旅游型小镇道路绿化率达到85%;以高大乔木、常绿树种为主,提升高速公路、国省道、县乡道和乡村道路的绿化档次、品质和森林景观效果;结合河长制、中小河流综合整治,建设水系生态廊道景观带;结合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项目和省级碳汇林抚育项目,开展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封山育林和扩大生态公益林面积。还有就是前文提到的依托全区百余株古树名木,建设古树公园。

在推进森林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武江区提出选用乡土乔木作为绿化带骨干树种,配置色彩植物和芳香植物,让绿道成为具有地域特色与本土文化的林荫景观通道;优化张九龄森林公园开放力度,打造集生态、经济、公益于一体的民生工程。

在推进森林产业体系建设方面,武江区将结合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以武江的自然景色景观为依托,加快各个公园、旅游景区、以及风光小镇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和相关产品采集加工等为主要内容的林下经济;合理新建高标准、集约化、规模化用材林示范基地;努力提高苗木花卉繁育数量和品质,实现苗木、花卉生产向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

在推进森林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方面,武江区将通过组织开展生态科普主题活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宣传活动等,呼吁全民参与,并通过编制《韶关市武江区古树名木画册》,建立完善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

在推进森林支撑体系建设方面,要做好林业科技研究与应用推广、加快智慧林业发展等。

武江区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参与建设粤北生态保护区为契机,不断提高全域生态保护水平,在筑牢北生态屏障、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通讯员】李方静 杨长虹 黄晓霞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