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碧波荡漾,绿树环绕……在美丽风景映照下,连接丹霞山景区与韶关城区的阅丹公路,蜿蜒穿越在树林、河流、稻田上,宛如丝带盘旋在碧绿的山林间。
今年11月以来,有着“广东最美旅游公路”美誉的阅丹公路,接连在“2019年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自行车挑战赛(韶关站)暨环丹霞山自行车赛”“第十二届韶关穿越丹霞山50公里徒步赛”“2019丹霞山国际山地马拉松赛”中闪亮登场,数万名选手先后在这条碧绿的彩带上畅快骑行、快乐奔跑......
这条山环水绕、风光旖旎、村庄秀美、环境优雅的旅游公路,在一系列赛事中精彩绽放和备受瞩目,其中饱含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阅丹公路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

今年1月以来,韶关市委书记李红军先后10次到丹霞山及阅丹公路建设现场调研和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阅丹公路建设有关问题,多次专门对阅丹项目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其中一次调研,更是10次下车查看公路建设情况,用心用情用力去精心打造,让阅丹公路一段一段地熠熠发光。
在阅丹公路的强力支撑和增光添彩下,一系列赛事活动成功举办,进一步擦亮了韶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后花园”“康养地”“体验场”和“户外运动天堂”的城市名片。
韶关自豪地亮出了一条简约、生态、自然、舒适的高品质旅游公路,让丹霞山旅游再次焕发新的活力。
科学谋划 精准决策 构建大丹霞旅游经济圈
为推动大丹霞旅游升级发展,实现丹霞山与韶关城区“山城融合”发展,今年初,韶关市委、市政府作出了从整体上改造提升丹霞山景区内部配套设施的决定。
韶关市委书记李红军高度重视阅丹公路建设项目,强调要将阅丹公路作为今年韶关旅游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阅丹公路共有9条道路,总长54.6公里,其中,经南门、大中门的6条道路,长43.8公里,经西门、西南门的3条道路,长10.8公里,总投资1.17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四个与市区相连接的山门;改造提升穿越丹霞山景区的防火通道,并改名为阅丹公路;改造提升阅丹公路沿线农村人居环境;沿阅丹公路建设若干旅游配套服务点等。

为进一步强化领导机构,市委专门成立丹霞山建设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李红军担任组长,市长殷焕明担任第一副组长,市委副书记朱余旺担任常务副组长,副市长高冬瑞、李欣任副组长。分管市领导多次召开会议和现场调研,为确保项目按期高质量完成提供了坚实保障。
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办公室、浈江区、仁化县、市交通运输局、市旅投集团及各相关单位,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合力推进阅丹公路提升改造、新建山门、沿线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旅游配套服务点等项目建设。
精细施工 融合山城 打造旅游公路样板路
阅丹公路2019年1月启动建设工作,同年4月底开工建设,10月底完工。项目建设按照“依山就势、因地制宜”理念,坚持精细化施工,各相关单位努力打造旅游公路样板路,扎实推进项目建设。
除了在公路打造上下功夫,在阅丹公路沿线新建的4个山门也是游客、选手的打卡热点。

南门、大中门、西门和西南门等四个山门建设项目于2019年7月开工建设,11月初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建设过程中,各地各相关部门充分发挥钉钉子精神,认真克服重重困难,按时保质完成工作任务,达到了预期效果。
现在从韶关市区出发,可以通过阅丹公路直接进入丹霞山,充分体现了“山融于城、城融于山”的理念。
改善环境 美化景观 打造广东最美旅游公路
2019年丹霞山国际山地马拉松赛38公里男子中年组冠军陈湘源认为:赛道路面非常平整,沿线景色优美,线路设计非常完美,是经历过最棒的一条旅游公路。

阅丹公路串联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瑶塘村、省级古村落夏富村、姐妹峰景区、巴寨景区、牛鼻村竹筏观光区等多处景点。阅丹公路沿线旅游配套服务点的建设也深入开展。4个山门的配套设施和周边美化绿化、3个景观打卡点以及车湾村、竹筏观光码头、夏富村、牛鼻湾、一帆风顺、凯旋门等共计12处服务点的建设,与阅丹公路沿线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对沿线村庄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按照整体统一、生态优先、适地适树、以人为本兼顾观赏性的原则,市旅委办等单位还共同开展了阅丹公路绿化及残次林改造提升工作,全面提升阅丹公路沿线的景色景观。如今,在环丹霞山沿线,一大批美丽乡村次第开花。一栋栋融入丹霞文化、红色文化等元素的居民楼展现在世人面前,生态停车位、花草缤纷的绿化带镶嵌在道路沿线,白墙黑瓦掩映在丹山碧水中。
文字:韶关日报记者 李方静 通讯员 叶安鑫
图片:韶关日报记者 张伟 冯兆宇 刘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