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款款来,漫步在韶关仁化县锦江廊道,河面碧波荡漾,白鹭翔飞;水岸步道绿树成荫,花草飘香;沿线村庄美景如画,令人神往……锦江河成为了仁化县大地最动人的风景线。
2017年以来,仁化县立足北部生态区的功能定位,以筑牢粤北生态屏障为目标,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全县河湖生态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在2018年、2019年市政府开展的水污染防治第三方考核中,分别取得总分90.2分、95.6分,连续两年水环境质量得分100分,两年蝉联全市第一。2018年在全市河长制工作考核中取得全市第一名的好成绩。
丹山锦水美如画,龙全明摄
随着河长制工作深入推进,仁化县一条条河流经过“洗礼”正重新焕发光彩,“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优美彩带绕过美丽的丹霞山,在绿水青山间潺潺流淌。
“河长制”促“河长治”
一边是花草摇曳的景观走廊,一边是碧波荡漾的河水,水质及景观提升后的锦江河是一条“景观带”和“生态轴,从北至南镶嵌在仁化县以及丹霞山景区,“五一”假期成为了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这样的改变与仁化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河长制各项决策部署,扎实抓好河长制工作落实不无关系。2017年至今,该县各监测断面水质监测指标均达到Ⅲ类标准,县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以及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无劣V类水体。
锦江河丹霞山段水上游,龙全明摄
仁化县水务局负责人告诉笔者,仁化县“河长”发挥了“领头雁”作用。该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担任第一组长和第一总河长的县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县四套班子领导分别担任河长、河段长,县、镇、村、组四级主要领导干部各担其责,全县范围内河流实行“一河一长”“一河一档”“一河一策”“一河一治”,形成了“党政领导、河长主导、流域统筹、部门联动、系统治理、齐抓共管”的河长制工作格局,推动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从“全面建立”到“全面见效”。
仁化县委书记林国华既挂帅又出征,去年来共开展河长制工作调研督导24次,带头开展巡河20次,推动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整治、锦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城镇截污管网及污水处理厂等重点工作,解决浈江河仁化段等河湖问题。在总河长的示范带动下,去年来全县1356名河长开展巡河共94808人(次),协调解决河湖问题1216个,真正做到守河有责、守河担责、守河尽责,以“河长制”促“河长治”。
浈江河仁化县大桥段,龙全明摄
抓河湖“五清”“清四乱”
微风拂面,浈江河周田镇新庄村河段环境宜人。附近工业园务工的小梁经常和朋友到河边散步,很是惬意。说起这条河的变化,在这打工了3年的小梁很有发言权。“经过整治,水浮莲不见了,河水变清了。下班后没有事就到河边散散步,吹吹风,很舒服。”
环丹霞山碧道景色美,龙全明摄
浈江河周田镇新庄村河段的变化,得益于河长制的实施以及深入开展河道综合治理。去年来,仁化县持续开展河湖“五清”“清四乱”专项行动,清理河道约1444公里,清理全县各河段约1.28万吨的水上漂浮物和生活垃圾、河湖障碍物10处,清理违章建筑物13处。组建了护河志愿服务队,组织100余名“河小青”志愿者进行河岸垃圾清理、巡河护河。成立联合工作组,与湖南省汝城县签订边界合作协议,与始兴县共同做好浈江河流域水浮莲清理,跨界河湖治理取得良好成效。
切实改善水生态环境,必须从源头上治理水污染。仁化县加强入河排污口规范化管理,严格做好企业排污监控,实施了县域生活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升级改造工程,对全县23个入河排污口采取雨污分流、实时监控等措施。全面落实锦江河及其支流两岸1000米范围内畜禽养殖场的关闭和搬迁工作,实现城乡河流两旁村庄一体化保洁和垃圾清运处理以及河道采用管护市场化,全县各断面水质稳中向好。
打造“水碧岸美+水岸联动”碧道
去年,广东高标准规划建设万里碧道工程,仁化县环丹霞山碧道成为韶关唯一入选的省级碧道试点项目。仁化县积极配合市做好省级试点项目建设。目前主体工程已完成,碧道全线贯通,逐渐形成“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生态廊道。
市民在锦江河西岸玩耍,骆电波摄
在试点示范带动下,仁化县去年完成了县级碧道“灵溪河灵溪村委溪背村小组至灵溪漂流公司景区段”建设任务后,今年2月又投入2540万元开工建设万里碧道董塘至丹霞街道段项目。笔者日前在董塘河看到,河道已完成两岸护坡清表、鱼道开挖、回填粘土,现正开展车道和人行道的混凝土路面浇筑、两岸护坡绿化作业等工作。
项目建设有关负责人告诉笔者,该项目河长11.8km,除了做好水生态修复外,新建休闲步道、行车道、景观平台、景观水陂等设施,项目计划6月底完工。建成后,将乡村居民点、周边农田、山林等绿色开敞空间、重要人文节点串联起来,为市民群众提供亲水游憩、健身休闲好去处。
市民在锦江河西岸野营,骆电波摄
以万里碧道(仁化段)建设为契机,仁化县对锦江河沿线18个行政村120个村小组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项目建设,着力打造“水碧岸美+水岸联动”的生态廊道,率先在北部生态发展区走出一条碧道建设牵引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子。
【全媒体记者】唐音
【通讯员】谭玉玲 肖晓珍
【图片】龙全明 骆电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