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从韶关供电局获悉,一直以来该局积极探索无人机自主巡视在输、配、变中的应用,推动电网的数字化转型,提高设备运维效率和运维质量,走在全省的前列。2020年9月,韶关供电局完成全域1.2万公里的中压配网架空线路的三维建模和航线规划,成为了全国第一个实现配网架空线路无人机自主巡视全覆盖的地级市,2020年12月完成5000公里输电架空线路的三维建模和航线规划,实现输电架空线路的无人机自主巡视全覆盖。
工作人员对变电站场地设备进行三维扫描
在取得如此骄人成绩后,韶关供电局锐意进取,在2021年4月28日,韶关供电局完成了全局130座变电站的三维建模和航线规划,实现全域输、变、配一次设备无人机自主巡视全覆盖,全面进入智能运维新阶段。
规范航线规划标准和流程
提高巡视质量和安全性
变电站内设备密集,设备巡视要点多,对无人机的巡视质量和巡视安全性要求较高,对此,韶关供电局通过航线规划标准编制和航线“三审”制度保证航线质量和安全性。
根据变电设备运维策略的巡视要求,对无人机的拍摄位置、拍摄角度和拍摄重点进行规定,形成变电设备航线规划指南和变电设备航点点位库,规范航线规划标准,保证无人机巡视全方位、无死角,同时提高航线规划效率。实行航线“三审”制度,通过运行人员航线质量审核,智能巡检中心航线安全审核和现场试飞,保证航线质量和安全性。
据韶关供电局生产技术部副总经理杨帆介绍,变电站的无人机自主巡视,人工巡视替代率可达到79%,过去一位运行人员需要花费5个半小时才能完成1个220kV变电站的巡视,采用无人机自主巡视后,人工现场巡视时间缩短至几十分钟,有效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
工作人员在智能巡检中心就可以实现对变电站的无人机“一键控飞”
无人机远程“一键控飞”
实现变电站远方巡视
目前,韶关供电局已完成无人机巡检平台的部署,随着巡视任务的一键下达,变电站内的无人机即可从机场自动起飞,对主变进行自主巡视。
接到智能巡检中心下达的指令后,无人机从机巢起飞
芙蓉巡维中心值班员赖明鉴说:“过去我们需要驱车半小时到各个变电站开展巡视,巡视工作量大,效率低,现在我们只需要在后台点点鼠标,轻轻松松地对各个变电站设备进行远程高质量巡视。”
鉴于换电机巢成本高、更新迭代快,韶关供电局创新性地提出了变电站无人机自主巡视“保安模式”,应用简易机巢用于巡视任务下达和巡视数据上传,由保安进行人工换电。简易机巢成本低,可靠性高,可进行大规模推广,目前,韶关供电局已完成23座变电站的简易机巢调试并进入试运行阶段。
无人机对220千伏芙蓉站开展自主巡检
试点输配变联合巡视
实现专业间资源共享和统筹调度
杨帆坦言,虽然韶关供电局已实现了输配变设备的自主巡视,但仍存在如下局限性。
首先,飞手需要携带无人机在不同的起飞点周转,对飞手的数量和技术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其次,无人机在不同专业间没有达到资源共享和统筹调度,无人机的利用率较低。为了减少对飞手的需要同时实现专业间的资源共享,韶关供电局提出了输变配联合巡视方案,采用变电站部署的无人机机场实现以变电站为中心3公里范围内的输变配联合巡视,在无人机续航能力极限处设置充电机巢作为续航中继的跳板,实现输配变无人机自主巡视全覆盖。
“目前,我们已经利用无人机调度平台和无人机机巢完成了220kV芙蓉站、220kV马坝站周边3公里的输配线路的通道巡视试点。下一步,我们将在9月30日完成韶关全域变电站部署机巢部署和调试,实现韶关全域变电站精细化巡视及周边3公里输配线路通道巡视的无人机自主巡视全覆盖。”杨帆说。
【全媒体记者】潘俊宇
【通讯员】于芳芳
【图片】潘跃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