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正文

韶关乳源瑶妹让传统瑶绣焕发“新活力”|小家看小康


专访赵咏兰

赵咏兰展示她设计制作的瑶绣披风,时尚而又不失传统。潘俊宇摄

赵咏兰展示她设计制作的瑶绣披风,时尚而又不失传统。潘俊宇摄

 “我相信我的选择没有错,我会竭尽所能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刺绣传承好、发展好,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弘扬好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近日,在位于韶关乳源瑶族自治县全域旅游集散中心的广东省南岭明珠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展销厅里,赵咏兰女士接受笔者采访时坚定地说。这里琳琅满目的瑶绣产品吸引不少人前来购买。2021年9月8日南方日报A05版。

2021年9月8日南方日报A05版。

赵咏兰不仅是南岭明珠总经理,同时也是乳源瑶绣文化促进会会长、乳源游溪镇瑶绣合作社社长。2017年开始,她延续母亲对瑶绣的热爱,从佛山回到家乡乳源,开始瑶绣的创业,从独自一人到现在带领数百人投入到瑶绣产业里,一路披荆斩棘,为传承发展好瑶绣文化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而这就是她所追求的小康。1

自幼看着母亲做刺绣

笔者见到赵咏兰时,她身穿一件颇具时尚感的瑶族服饰,正在车间跟打板绣娘商量着刺绣的一些细节问题。走进她办公室,墙壁上挂着她女儿身穿瑶族服饰的可爱相片,办公桌上方的墙壁则是一幅大型瑶绣。随处可见的瑶绣元素,让人充分感受到其对瑶绣的热爱。

工作中的赵咏兰。

工作中的赵咏兰。

其实这份热爱离不开从小耳濡目染的环境影响。乳源瑶族刺绣历史源远流长,《后汉书·南蛮传》记载华南先民“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衣斑斓”。宋代瑶族刺绣技艺十分纯熟,明末清初已达鼎盛。乳源有过山瑶之乡的称誉,地处偏远,从前,这里的人们生活水平有限,刺绣是农活之余为数不多的娱乐活动。刺绣的用途主要是配饰在服饰上,包括衣服、头巾、围裙、帽子、挎包等物件上。赵咏兰出生在乳源必背镇的一个瑶族家庭,自幼就看着母亲做刺绣。

“母亲做的瑶绣很漂亮,自己也很喜欢,慢慢长大后自己也学着做。”赵咏兰回忆说。然而,老一辈人更多的是鼓励孩子读好书,以后走出大山,对于赵咏兰来说亦是如此。

“那时候的我向往城里的经济繁荣与自由,毕业后1997年便只身前往广东佛山闯荡。”赵咏兰说。此去二十余载,从帮人打工到自主创业,她一直穿梭在建材行业市场里,逐渐地闯出了一番属于自己的天地,跟友人一起创办了企业。

2015年,因母亲病重,赵咏兰不得不回到家乡照顾。在多次往返路途中,赵咏兰逐渐意识到母亲对于瑶绣的热爱与执著。“对她们绣娘来说,瑶绣不仅仅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一种流淌在瑶族人血液中难以割舍的情怀。”

赵咏兰在整理母亲遗物时,发现了一箩筐绣品,又忆起儿时依偎在母亲身边学做刺绣的时光,发现自己心中对瑶绣的热爱从未熄灭过。同时,她意识到,瑶绣文化虽源远流长,却难以被赋予市场上的经济流通,随着现代化进程急速发展,瑶族刺绣作为传统手工业日益渐衰,面临着被社会淘汰的风险,赵咏兰萌生了传承瑶绣的历史使命感。

“我想,是时候回乡创业了。”赵咏兰坚定了心中的信念。1

推陈出新拓新路

2017年,赵咏兰回到家乡办瑶绣企业。租场地、添置生产器材、雇人……创业前几年都是纯投入零回报。为了提高自己的刺绣水平,赵咏兰四处奔走学技艺。

瑶绣有一字、十字、螺纹3种针法,60多种刺绣元素,图案囊括天地万物,汇集了人形纹、动物纹、植物纹、祭祀纹等刺绣图案。瑶绣没有底稿,区别于其他刺绣,它采用“反面刺绣”技艺,绣图花样繁多,鲜艳夺目。

赵咏兰在乡村学习瑶绣技艺。

赵咏兰在乡村学习瑶绣技艺。

赵咏兰介绍,由于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要学只能深入乡村去找老一辈面对面、手把手学。“为了学习一个比较传统且复杂的虎口行纹,我跑了好几次去找偏远山村里的老阿婆才学到。”对这样的学习,赵咏兰乐此不疲。为了让这些技术更好地传承,赵咏兰把学习到的瑶绣知识和图案都存到了电脑里,以文字和CAD图的形式记录保存。

瑶族服饰是瑶绣精髓的充分体现,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近些年,市场上陆续出现大量改良版的瑶族服饰,这充分体现了市场的需求。赵咏兰说,随着时代审美发生变化,需要使用更年轻、更时尚的设计元素融合到产品中,才能让传统瑶绣焕发新的活力,更受市场欢迎。

学有所成的赵咏兰在2018年注册了南岭明珠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服装的设计与制作上,保留了瑶绣图案和针法的使用,并在颜色及元素组合方面进行突破,如打散元素组合,让瑶绣的颜色不再局限五种固定搭配,打造了许多受到欢迎的瑶绣产品。从服饰、家具饰品到酒店用品再延伸到各种文创产品,南岭明珠的产品多达数十种,通过景区代理店、线下实体店私人定制推向市场。

赵咏兰设计的瑶绣服装,清新典雅。

赵咏兰设计的瑶绣服装,清新典雅。

在多次参与展销会及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后,赵咏兰发现,时尚而又不失传统的瑶绣服饰常常受到关注和欢迎,公司开始做更多领域的瑶绣相关衍生品,将文化和产品更有效地联结在一起。2020年其公司销售额达80万元,今年有望翻番,这让赵咏兰看到了走下去的希望。

对传统的改变难免会引起少部分人的不理解,但这并没有对赵咏兰带来很大的影响,她认为这是一种传承与发展,只有融合创新才能让瑶绣走得更远,必须走非遗生活化、非遗时尚化的道路。1

梦想带瑶绣走出国门

为让瑶绣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2019年10月,赵咏兰创办了乳源瑶绣文化促进会,组织系统学习,提升当地的刺绣水平。“协会把可涉及领域如服饰、家具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通过采用元素结合的方法将瑶绣进行改良,尽可能地去扩大瑶绣文化的影响力。”赵咏兰介绍说。赵咏兰设计的瑶绣包包具有时尚的民族风,受到市场欢迎。潘俊宇摄

赵咏兰设计的瑶绣包包具有时尚的民族风,受到市场欢迎。潘俊宇摄

目前已经有200多人加入了促进会,通过接单生产,一年下来营业额达数十万,这其中的秘诀是质量。赵咏兰接到订单打板后,分发给镇村的绣娘生产,一些复杂的制作会下到现场教学。“瑶绣产品目前只能纯手工制作,不能贪快。为确保质量,我们采取包村负责制的模式,每件产品都可以溯源,确保达到产品标准。”赵咏兰介绍。乳源瑶绣文化促进会培训班现场。

乳源瑶绣文化促进会培训班现场。

乳源是“中国瑶绣之都”,2019年,赵咏兰被评为县级瑶绣非遗传承人,渐渐地她的想法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支持。“所有的坚持都是值得的,这一生,从未像如今这般透彻认识到自己做的事情意味着什么,也不曾这样骄傲自豪过。”她说。

赵咏兰眼中的小康既是物质上的也是精神上的,可以从事自己热爱的民族文化事业,而且带来收入,对于她来说,这就是幸福的小康生活。“我希望通过努力,把瑶绣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下去,让瑶绣走出国门走向国际,甚至能走进德国法兰克福展,让全世界的人都看到乳源瑶绣的文化魅力。”

【南方日报记者】潘俊宇

【通讯员】赖南坡 李巧

【视频摄制】李巧 潘俊宇

【统筹】袁佩如 黄学佳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除署名外 )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