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碧绿的草坪、清澈的湖水相互映衬,蜿蜒的小道、古朴的凉亭别有韵味……春风拂面的晌午,记者走进位于韶关南雄市东南方约13公里的江头镇,整洁的街道、优美的环境让人仿佛置身秀雅的江南小镇。作为韶关市139镇街提升工程试点镇之一,江头镇依托“一河两岸三桥”的自然优势,打造“一轴两心三片”,建成河滨公园、湖心岛公园;“一河两岸”休闲游步道、绿化美化工程等,让圩镇面貌焕然一新。
江头镇的变化得益于全省推进老区苏区全面振兴的部署。加快老区苏区发展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广东省著名的革命老区、韶关市唯一的中央苏区县,近年来,南雄以美丽乡村和“139+”美丽圩镇建设为突破口,全域推进镇村同建同治同美,完成7个美丽圩镇、187个美丽宜居村、21个特色精品村建设,制定党建促乡村振兴“一片五带”规划,打造粤赣驿道等5条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充分运用乡村运营理念,将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及资源资产价值化等有效融合,多点推进一个个“美丽村镇”蝶变升级为“富丽村镇”。
滩涂上建起湖心岛,“爱心”浇灌留守“花朵”
“以前街上到处都是垃圾,现在环境搞好了,卫生做好了,大家出来看见到处都很干净,有垃圾他也不会随便丢了。”吴春连是江头镇的一名环卫工人,她从2019年开始从事这份工作,亲历了江头镇的美丽蝶变。
韶关南雄市全覆盖推进美丽圩镇建设,图为江头镇圩镇俯瞰。受访者供图
“以前湖心岛这个位置就是个滩涂,下雨都会被水淹没了,住学校对岸两个村的学生每天上学都要差不多绕湖一圈才有桥过;现在湖心岛有3座桥相连,学生上学路程大大缩短,小岛建成公园也让老人有一个非常好的活动场所。”江头镇居民林海婷指着镇中心形似“爱心”的湖心岛对记者说,这让居民深深感受到镇委、镇政府认真为民办实事的良苦用心。
“亲情连线”平台免费提供连线服务,让家人实现线上“云团圆” 。受访者供图
同样让留守乡村的“祖国花朵”感受到这份“爱心”的,还有南雄市今年重点打造的文明实践活动品牌“亲情连线”全民服务项目。“我们通过提前预约或者上门服务的方式,为留守儿童提供‘亲情连线’服务,积极搭建留守儿童与在外务工父母交流情感的桥梁,实现‘线上团聚’。”近日,“亲情连线”项目启动仪式在江头镇举行,江头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道,该项目将常态化为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提供亲情连线、综合服务、心理疏导等关爱活动,把贴心暖心的志愿服务送进他们的心坎,打通亲情交流“最后一公里”。“我们上学很少有机会用手机、爷爷也不太会,这个活动让我们能跟在广州的爸爸视频交流,讲讲这边的情况,真的很好。”体验了首次连线活动的江头学校学生张玮清很是激动。
江头镇美丽圩镇。唐音 摄
当前,南雄市“亲情连线”服务项目覆盖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人数达4人或以上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有193个,同时每年将根据各实践所(站)覆盖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数量进行动态调整,做到应纳尽纳,服务全面覆盖。
家门口办起乡村振兴车间,务工顾家两不误
珠玑镇一生产蓝牙耳机的乡村振兴车间,一众本地“妇娘嫲”在操作台前忙碌着。唐音 摄
上下两层宽敞明亮的车间里,从基础组装到成品测试,制作蓝牙耳机的十几道工序井然有序,一众本地“妇娘嫲”在操作台两侧忙碌着。这是南雄珠玑镇其中一家乡村振兴车间的生产场景。这家三盛乡村振兴车间于2021年10月投入生产,截至目前,该车间为珠玑镇解决了130余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问题,人均月收入达3500元。
“收工!接孩子去喽!”下午5时多,车间工人邓玉妹笑着完成打卡下班,她告诉记者,“我之前是在家全职带娃,现在能在‘家门口’上班很高兴,都是手工活,简单易学,每月不但可以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还能方便照顾老人小孩。”
珠玑镇党委政府、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以实现企业增效、乡村村民共同富裕为目标,积极探索建立“公司+车间+村民”的运作模式。镇党委政府提供政策支持、构建平台、土地流转、车间建设奖补、为企业提供全面服务等一系列组合拳,促成相关企业落户珠玑。
珠玑镇一生产蓝牙耳机的乡村振兴车间,一众本地“妇娘嫲”在操作台前忙碌着。唐音 摄
近年来,南雄市持续开展“把老乡留在老家”专项行动,目前全市共有“乡村振兴车间”7家,这种务工形式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参与就业的积极性,已帮助1581人实现就近就业。该市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各镇党委政府、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还将通过党建引领将乡村振兴战略与企业发展战略有机结合,促进企业从乡村振兴的“外力”变为“内力”,成立企业乡村总部,辐射周边乡镇,建设配套加工厂,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强企业自身竞争力,进一步提高村民、村集体经济收入,提升当地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全媒体记者】唐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