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韶关新闻 > 正文

韶关南雄:国家级非遗“香火龙”飞舞闹新春


(韶关南雄:国家级非遗“香火龙”飞舞闹新春)

韶关南雄:国家级非遗“香火龙”飞舞闹新春

韶关南雄香火龙发源于百顺镇白竹片村,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村民每逢春节的初一到元宵节都要组织舞龙活动,当地人称“闹春”。1月27日(大年初六)晚,非遗民俗香火龙“闹春”祈庆升平活动在百顺镇热闹上演。

伴随着激越的锣鼓声,三十几名汉子舞着龙头,摇着龙尾,插满香火的龙身沿着街道小巷来回穿梭,一条红光闪闪的巨龙,划破漆黑的夜空,肆意飞舞,点点燃香流光溢彩,场面颇为壮观热烈。这就是粤北民间流传的舞龙艺术——香火龙。2011年,龙舞(香火龙)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我也是每隔几年回来一次,对家乡的这个变化感受很深,这种气氛非常棒,很有传统文化的气息。”刘大哥说自己是百顺女婿,居住在外地,许多年没回百顺了,今年回来正好碰上舞龙活动,“从前都不知道南雄有这么好的文化遗产,能让我们感受到风土人情的年味,希望以后可以多了解一下。”

如今,南雄百顺镇、水口镇依然保留祖祖辈辈留下来的文化遗产,许多当地的年轻人也加入了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队伍当中,每当重要节日便会在老一辈传承人的指导下扎制香火龙、舞动香火龙,希望通过这种接力的方式,让传统文化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当地村民笑着告诉笔者,在这里举办的香火龙活动挺热闹的,村民们都很开心,“难得热闹一下,大家喜气洋洋一起过大年。”

笔者了解到,香火龙龙身均用干稻草捆扎而成,一般在正月初一到元宵节夜间舞动,舞龙前,先在龙身插满燃香。香火龙有公、母之分,公龙体长9.9米,母龙稍短,约为9米,有“地久天长”的寓意。在有些村庄,香火龙还会走进村子的姓氏祠堂,并在每个村的祠堂前表演。在村民的舞动下,双龙变幻出“双龙戏珠”“跳龙”“对龙”等动作,而随着香火龙的舞动,村民们也会不间断地燃放鞭炮,当地人称之为“敬龙”。

香火龙在每一个小村表演结束后,都会换一次香,换香时村民会拔下龙身上还未燃尽的香,并带回家中,祈求新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香火龙‘闹春’寓意就是报平安,这是国家级的非遗项目,今后一定要继续传承下去,让村民在家门口尝鲜这些充满地域特色的非遗‘文化大餐’。”广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曾宪林说。

【全媒体记者】唐音

【媒介助理】阙紫晴

【通讯员】李思番 李修义

【摄像】刘文斌

【图片】李宏

【剪辑】常涯

【视频来源】南雄融媒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