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正文

肇庆砚洲岛入选第九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9月2日,广东肇庆砚洲岛入选第九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是肇庆市第一个申报成功的基地。此次全国共新增79个交流基地,其中广东新增5个。至此,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总数达到442个,广东23个。

砚洲岛航拍图。伍志锴 供图

砚洲岛航拍图。伍志锴 供图

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是中国侨联以“侨与中国梦”为主题,以中华文化为核心,以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为特色,以华侨文化为纽带建设的全国性文化交流平台。

肇庆砚洲岛位于鼎湖山下,是广东省最大的江心岛,荣获“国家3A景区”“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等称号,有千亩沙滩、3000多亩独特珠三角“雨打芭蕉”“桑基鱼塘”的田园风光。

除了自然生态环境优美,砚洲岛有丰富的侨文化资源。孔学大师、归侨典范陈焕章是砚洲人,作为清朝进士和留洋博士,其故居(励刚家塾)再现了陈焕章一生的重要成就。

励刚家塾再现了陈焕章一生的重要成就。砚洲岛 供图

励刚家塾再现了陈焕章一生的重要成就。砚洲岛 供图

侨商陈位和的瑞垣家塾(华侨楼)始建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至今已80多年。青色的砖体结构,细腻的雕花梁柱,带有南洋风格的门窗,至今仍能追溯当年中西文化的交融和砚洲的开放与包容。

瑞垣家塾(华侨楼)始建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有青色的砖体结构,细腻的雕花梁柱,带有南洋风格的门窗。砚洲岛 供图

瑞垣家塾(华侨楼)始建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有青色的砖体结构,细腻的雕花梁柱,带有南洋风格的门窗。砚洲岛 供图

建于道光年间的傅氏古渡距今已有200年历史;多条古村落至今仍保存完整的明、清、民国时期生活场景,有浓郁的岭南民俗风情;近百棵过百年、近70棵两百年以上的古树根深叶茂、焕发生机;距今已有400年历史的罗氏宗祠成为砚洲岛古建筑代表。古渡古巷古树古祠堂,砚洲岛“四大古”,承载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传统风俗。有近180年历史的包公楼是弘扬清正廉明、执政为民、“不持一砚归”的包公精神。

目前,砚洲岛正以“文旅+研学”为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侨文化交流和体验活动和“中国农民丰收节”“包公诞”等中华文化、民俗节庆、实践研学活动。

砚洲岛上的多条古巷有浓郁的岭南民俗风情。  通讯员/受访者    供图

砚洲岛的成功申报,对发掘整合砚洲岛文旅资源、岭南文化和广府华侨文化有重大意义,让砚洲岛成为增强华裔华侨青少年对祖(籍)国文化认同的载体,成为海内外侨胞文化交流和学习平台。

【南方+记者】梁洁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