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惠州新闻 > 正文

涨知识了!龙门原来还有这样的革命事迹


人们常说,岁月静好,只是因为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在过去的年代里,多少仁人志士为民族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铸就我们今天的安稳生活。时光流转回到1949年8月,龙门县城解放战役至今仍被许多人清晰记在脑海里。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龙门解放70周年之际,我们翻看史书了解过去的历史,寻访当年参加这一战役的老战士,听他们讲讲那时候的故事。

史书记载  

兵分三路发起总攻解放龙门县城

今天的龙门县城龙江街人流如梭。街头,有一间清末民初所建的老式骑楼。行色匆匆的人们,不知它所经历过的沧桑。只有骑楼门口一幅牌匾告诉人们:这里,曾经有过一场战斗……

“这里原叫明远堂。1949年8月26日晚,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三支队在这里活捉了伪代县长谢明轩。”龙门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科员唐广祥说,1949年8月26日,解放龙门县城的战斗正式打响,活动在增城、龙门、博罗、从化境内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三支队(以下简称“东三支”),在傍晚时分分三路攻打龙门县城,活捉了国民党龙门县代县长谢明轩。

“国民党龙门县长关耀中弃官而逃后,县城只剩下县警大队200余人守城,东三支决定解放龙门县城,在8月25日进驻龙门县菱角塘小学(现为龙田小学),并设指挥部,司令员黄柏亲自指挥这场战斗。”唐广祥介绍道。

据《中国共产党龙门县地方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三支队队史》两本史书记载,1949年7月,黄庄平(东三支政委)、黄柏(东三支司令员)、王达宏(东三支副司令员)带领部队解放了正果、永汉两地,令龙门县城的敌人成为瓮中之鳖。当年8月,东三支司令部决定解放龙门县城,调集东三支部队以及龙北区民兵约800余人于8月26日包围龙门县城。

26日晚,部队分三路发起了总攻。“谭达强带领的抗征队从古冚口攻城,因敌人防守严密,战斗十分激烈。三团团部就派谭度珍带领小鬼班由城边白额圳村(现顶新街街口位置)凿墙入城,打开城门让抗征队突入,并在龙江街明远堂活捉伪代县长谢明轩。”在县城顶新街,唐广祥介绍了当时的战况和战斗位置。

通过三路夹击,27日黎明,县城基本被东三支部队占领。但伪自卫总队队长兼县警大队长廖卑石率残部退守七星岗碉堡负隅顽抗。为避免伤亡过大,黄柏下令展开政治攻势,让廖卑石妻妾写劝降信,敌人终于在当天下午投降,宣告龙门全县解放。老战士回忆  

地方群众敲锣打鼓庆祝龙门解放

“龙门的解放比任何一个县(江北地区)都早,这是有其现实意义的。”唐广祥表示,龙门全县的解放,是江北地区(广东东北方的郊县地区,包括增城、龙门、博罗、从化等地)第一个获得全境解放的县,使江北地区几个县连成一片,为迎军支前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日前,90多岁的东三支老战士曹直到龙门县永汉镇低冚村参观建设中的东三支展览馆时回忆道,龙门的解放在战略上达到了预期目的,龙门地区军民均受鼓舞。

“群众多年来历尽了艰辛,坚持革命斗争,付出了重大的牺牲和贡献,终于盼来了解放,无不欢欣鼓舞,纷纷发自内心地以纯朴的方式庆祝解放。”曹直说,解放后军民同欢,大家一起唱革命歌曲、扭秧歌等,热闹非凡。

“当时增城、龙门、从化、博罗都是东三支部队的主要根据地,当时形势是解放龙门的最好时机。所以解放龙门县城这场战斗准备得很充分,打得非常干脆。”解放龙门县城战斗亲历者、广州地区老游击战士联谊会东三支分会秘书长李友仁说,这场战斗能够取得胜利,主要是东三支部队利用统战政策,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解放龙门。龙门是东三支在南下大军未到来之前,依靠自身力量解放的唯一县,对东三支发展意义重大。

今年80多岁的龙门本地人李友仁因从小习得一手正规的毛笔字,1945年7月,时年10岁的他正式加入东江纵队,为部队书写告示,成为东三支一名战士。

“解放龙门时,我主要负责联系地方武装民兵,发动群众参与解放战争。龙门解放后,我当时因为年纪小,又熟悉龙门当地情况,就留在东三支筹粮工作队,在路溪、龙江、龙华、沙迳一带活动,主要负责筹粮以及发动民兵参加战斗、支援南下大军战斗前线。”说起龙门的解放,李友仁感触颇多。他表示,龙门解放后,当地群众非常高兴,龙门各乡、各村庄来了1万多人集中在县城,敲锣打鼓庆祝解放。解放后,龙门的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地方建设  

建立工商联、工会组织等群众组织支援建设

据史料记载,龙门解放后,由粤赣湘边纵队组成的龙门县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了龙门全境,李绍宗担任军管会主任。

1949年8月底,中共江北地委宣布撤销中共增龙县委,成立中共龙门县委员会、县军管会、建立区乡政权。中共龙门县委由钟达明、李绍宗、邓茂华、王育文(兼组织部长)组成,钟达明任县委书记,李绍宗任县长。与此同时,各乡人民政府亦普遍建立了起来。

龙门县解放后,面对革命和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中共龙门县委遵照党中央和中共东江地委有关指示,把发动和组织广大群众作为县委、县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相继建立了工商联、工会组织、农民协会、共青团组织、妇女联合会等群众组织,有力地支援了龙门县的社会主义建设。

迎军支前  

修公路筹粮食成立运输队,迎接南下野战军解放广州

龙门县新政权建立后,江北地区成立了江北支前委员会,县军管会主任李绍宗兼县支前委员会主任,领导新建立的区、乡政权班子,掀起热烈的迎军支前群众运动。

为解放广州,动员了几万民工修复通往广州的增龙公路,修复县城至各区乡电话,筹集了粮食几万担、生猪上千头,组织上万群众成立运输队、担架队,发动家家磨谷椿米、户户积集柴草蔬菜,迎接南下野战军的到来。

当年9月下旬,人民解放军南下野战军一个侦察排先行抵达龙门,在10月1日与龙城军民共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10月11日晚,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一三一师与东三支部队在龙城胜利会师,全城军民彻夜欢腾。

10月12日,中共江北地委和东三支司令部召开军事会议,为配合野战军进军广州,决定把东三支队分成三路,由黄庄平、王达宏、钟育民率领支队机关、独立第三营和第六团一部,配合第四野战军第一三一师解放增城;由黄柏率领第一团,配合两广纵队解放博罗;由陈李中率领第三团,配合野战军第四十四军解放从化。同时,中共龙门县委和龙门县人民政府组织支前民工队,随军南进,直至广州解放。

【记者】黄宇翔